F 0 rage feed 秸秆等农作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翟刚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畜牧兽医站,,Tag青龙066599) 近几年.随着规模养羊场和养羊户的不断增多.粗饲料的加 工技术越来越显得重要,合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提高农作物的 利用率十分重要。未经处理的秸秆直接饲喂牛、羊,其适1:3性差、 消化率低、浪费多。采用类似青贮的方式加以处理并加入一定剂 量的生物菌剂.利用可发酵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使之发酵.使 其能够长期贮存起来 1原理 用高效铡草机把秸秆等农作物加工成3~5厘米.粗饲料按 比例添加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菌剂.在密闭和适宜的条件下. 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与发酵作用.使质地粗硬的干黄秸秆变 成柔软多汁、气味酸香、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的粗饲料 微贮饲料的加工其实是微生物竞争发酵的过程.微贮的成 功与否取决于乳酸菌家族的菌是否在微贮过程中占有有利的优 势地位。自然界中,秸秆上附着的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很少,而 霉菌、菌数量很多。乳酸菌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 乳酸片球菌.嗜酸乳杆菌等.乳酸菌促使饲料发酵的主要微生 物.属于厌氧性微生物.能将可溶性糖转化为可被家畜吸收利用 的氨基酸和小肽。没有蛋白质分解酶.不分解破坏原料中的蛋白 质.所以优质微贮饲料中蛋白质损失很少。该菌属于厌氧菌,所 以应为其创造厌氧环境,其最适宜生长的DH为4 5.5。 2适用对象 玉米秸秆、高粱秸、藤蔓、稻草、麦草、各种牧草及植物根茎 等青绿或干黄秸秆 3优点 3.1贮存时间长:秸秆等饲草在乳酸菌作用下快速发酵,pH 值达到4~5.5,抑制霉菌、菌生长,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 3.2原料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秸秆发酵饲料较尿素氨化 饲料相比.成本大大降低,操作简单 3.3秸秆的适口性得到改善:添加微贮饲料的草料饲喂羊 只,可提高羊的采食量.达到20%以上。青贮饲料酸香可口,柔软 多汁.营养损失少。同时,微贮饲料中由于大量乳酸菌存在,菌体 蛋白质含量比微贮前提高20%~30%,很适合饲喂牛、羊。 3.4秸秆的消化利用率得到提高:微贮饲料中干物质消化率 提高25%.利用率可达到90%以上.非常适用于粗饲料缺乏的养 殖场户 3.5改善环境,符合绿色环保:把废弃的农作物充分利用起 来.加工成优质的粗饲料.防止农民焚烧秸秆而引发火灾.烟雾 灰尘污染空气 通过饲喂微贮饲料.免疫力充分提高.减少平时 的用药量.或不用药.为市场提高优质的畜产品 4制作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23日 微贮制作方法很多,要因地制宜,根据养殖规模大小、养殖 数量来决定,主要有水泥池法、土窖法、塑料袋法等 小型场或散 养户采用塑料袋法比较简单方便 4.1原料的要求与准备 对微贮原料的要求一般含水量应在65%左右.还要求含有 一定量的糖类.如果含水量达不到65%.应在原料上加水和菌 液。禾本科牧草或玉米秸秆含糖量符合微贮要求.可制作单一青 贮;豆科牧草含糖量少、含粗蛋白多,单独作青贮不易成功.应按 1:2比例与禾本科牧草混贮。根据饲养量计算出所需原料的数 量.把要准备进行微贮的秸秆等农作物用高效铡草机加工成长 短适度的细丝。柔软的农作物揉丝长度一般羊以3 5厘米为宜. 牛5 8厘米为宜.干硬的农作物切成2~3厘米较为适宜 4.2菌种的活化 根据所贮农作物的品种及数量来确定复合专用菌的使用剂 量,一般每吨原料加入专用菌500 1000克 然后倒入20 30倍 的水中充分搅拌,在常温下放置30~60分钟,活化菌种,形成菌 液。为了提高菌种的活化速度.可在菌活化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 白糖或红糖.一般添加l%为宜 4.3菌液的稀释 将活化好的菌液.加洁净的水进行稀释.稀释倍数可根据原 料含水量而定 如果微贮原料为黄而干的玉米秸秆.说明原料水 分不够,达不到微贮所需湿度(65%),可加大菌液的稀释倍数,: 如果微贮原料为青绿的玉米秸秆等农作物.原料自身的含水量 比较高.应减少菌液的稀释倍数.增加菌液的浓度 4.4微贮原料水分的检查 在微贮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最简单的方法是 用手握紧微贮饲料,指间仅有水分渗出,撒手即松散开,如果指 间有水流出,说明含水量大于70%,若手指仅仅潮湿,说明太干 还要随时检查菌液喷洒在原料上是否均匀.特别要注意层与层 之间水分的衔接.不能出现夹干层或过湿层 喷洒菌液的微贮原 料要搅拌均匀.湿度控制在65%。 4.5微贮原料的填装及压实、封口 窖贮法:加工好的微贮原料应尽可能早的装入窖中.一般分 层进行微贮.每层铺上20~30厘米厚.将稀释好的菌液均匀喷洒 在原料上,充分踩实,大型窖应用拖拉机等压实,注意干、黄原料 还要喷人一定量的水.使原料含水量达到微贮要求.然后再铺放 20~30厘米厚的原料.再喷洒菌液压实.如此反复操作.直到压实 后原料高于窖口50厘米以上进行封口 封口时铺上千草.再在 干草上铺上塑料布.盖上50厘米厚的细土。具有防止漏气,进一 步压实的作用。装窖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当天不能完成的. 应用塑料薄膜盖严.第二天再揭开继续装窖 袋贮法:经揉切后的微贮原料均匀喷洒菌液.并充分搅拌均 今日畜牧兽医 匀.有条件的可用粗饲料搅拌机搅拌均匀,控制好水分,保持在 65%左右,迅速装袋,压实,迅速封口,封El时要充分排除袋中空 气。 微贮饲料为外观呈金黄色或青绿色.嗅起来有酒香味或酸甜味, 无刺激 5-3取料应根据每天所需饲喂量取出微贮饲料.由上至下垂 直取,取料后.应立即封严,防止长时间暴漏空气发霉变质。 为了提高微贮饲料的微贮质量.可在微贮过程中加入玉米 面、麦麸子或糖等来提高原料的含糖量,达到乳酸菌家族充分发 酵的要求.有利于乳酸菌家族快速生长繁殖.使秸秆快速进行发 酵.防止微贮原料发霉变质。 5注意事项 5.4微贮饲料每天的添加量为日粮的20%~30%.最高饲喂 量不能超过45% 5.5饮水中要加适量的碳酸氢钠.喂3天停2天.以防止瘤 胃酸中毒 5.1存放菌液的容器.要干净无污染.不能含有农药或抗生 素的残留.防止杀死活菌 5.2微贮原料一般要贮存最低21天才能饲喂.品质优良的 试论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柴守宏 (甘肃省陇西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陇西748100)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 有指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和使用规范。严重影响着我国饲料质量 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1.1.2检测方法和指标落后 我国饲料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有较大差 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是构建和 谐社会基础之一 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保证食品 安全的前提条件之一 近年来所发生的“瘦肉精”、三聚氰胺事 件.都与饲料和畜产品的质量有关 这也充分说明了两者的重要 性。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级)5--g ̄.饲料 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但还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 距。目前。我国兽药饲料检测机构仍以常量和微量级检测项目为 主.而国际上的兽药饲料卫生安全指标往往是痕量级.甚至是超 痕量级的 设备不配套、经费紧张、职责不明等诸多f"l题。为保证食品安全, 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应从机构、人员、设备、投资方式、职责等 方面入手,建立一个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功能齐全、保障有力的 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饲料与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前提环节之一.食品中频繁出 1.1.3检测部门基建资金投入不足 表现在检测经费匮乏。仪器设备陈旧,检测覆盖面小,已不 能适应行业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需要。例如,对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以及饲料中抗生素的检测需要先进的精密 分析仪器,但目前经费严重短缺,给监控带来困难.为查处、打击 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的生产源头和养殖企业带来很大难度 1.1.4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主要表现是,对饲料业中虚假广告、非法生产和销售饲料产 现的质量安全事件.许多都与饲料及畜产品的质量有直接关系. 如“瘦肉精”事件、苏丹红、多宝鱼、三聚氰胺事件等。这种安全事 件.每次都对整个饲料及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当前影响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品等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不够;对饲料使用者的培训、宣传和 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2部门、地区间的工作不协调.饲料及畜产品安全监管面 临着严重的性保障 我国现阶段的饲料及畜产品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从表象上看.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的趋利动机以 1.2.1我国对饲料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管理实行分级管 及各种有意或无意的不规范行为.是造成现阶段我国饲料及畜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 国在饲料产品的科研基础性工作上.在饲料业管理和管理 手段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客观上助长了饲料及畜产品安全 问题的滋生 1.1产品质量和行业标准体系仍不健全 理的机制.而不是垂直管理 即饲料管理部门是本级的 一个职能部门,接受当地领导。上下级饲料管理部门之间存 1.2.2职责不清 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由于对管理机构设立的要求不明确.一些地方对饲料行业 仍多头管理,重复检验、重复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加大了企 业和经营者的负担,也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还有一些地 方借机构改革之机.弱化饲料管理机构,从而使行业管理和 1.1.1饲料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迄今为止,我国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中仍有许多没 行政执法的各项职责难以落实;更严重的是,目前大部分省(区、 市)在县级尚未设立饲料管理职能部门.造成管理真空.饲料产 作者简介:柴守宏,男,1983年出生,甘肃会宁人,陇西县畜牧 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工作 品质量安全问题无人负责 1.2-3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难度大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