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族是泰国华人社区的名门望族,在华侨中享有崇高威望;他学贯中西,曾在“红色年代”留学清华,又曾赴美求学,积淀了渊博的学识;他将家族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了“富过三代”的理想;他奔忙于泰中之间,做两国的“贸易使者”,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牵线搭桥”;他热衷社会事业,热心公益;他一心弘扬中华文化,推广中文教育,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编撰中文教材,兴办中文学校,让更多泰国人领悟中文的魅力。 442
廖锡麟华商功勋做中华文化的推广者
——泰国泰荣立集团董事长廖锡麟
初次见到廖锡麟的人,很难将这位儒雅、斯文的长者与他“商人”的身份联系起来。他对名、利的态度,不像一个商人,却像一位洒脱的学者。他对自己取得的商业成就只用寥寥数语带过,却饶有兴致地介绍在泰国传播中华文化和兴办中文教育的重要性。正因为此,很多人称他为“最具学者风范的儒商”。
名门之后 求学清华
廖锡麟是泰籍华人,1935年生于泰国。150年前,其祖父廖葆珊从广东澄海赴泰国“闯南洋”。经过数十年辛勤打拼,终于在湄南河畔奠定了一番基业,创立廖荣兴行。廖葆珊不仅经营实业,更热心社会公益,他与旅泰华侨高学修等人一起,创办了泰国中华总商会,使之成为旅泰华侨的“娘家”,并先后担任商会主席等要职。正因为其在泰国华侨中德高望重的地位,廖家得到泰国王室的认可,被赐予泰姓“色博里”,廖葆珊也被赐予侯爵爵位。
尽管远离故土,廖葆珊却始终重视中华文化在廖家的传承,他要求廖家的孩子都必须受中式教育。很多第二代泰国华侨已经不会说汉语了,但廖家直到第三代都还会说。去世时,廖葆珊未像一些泰国知名华人那样,采用泰式葬礼,而是采用中式葬礼。
此后,廖家基业传至廖锡麟的父亲廖公圃。他将家族生意做得更大,经营范围也扩大到能源、保险、航运、银行、地产等多个行业。他更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为泰中两国和泰华侨社立功立德,贡献极大。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廖公圃一方面通过自己出资创办的中文报纸《中原报》宣传抗
日救国思想,一方面积极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廖公圃对抗战的支持,引起了当时亲日的暹罗(泰国旧称)政府的注意。1942年,暹罗政府以通外叛国罪判处廖公圃等9位抗日华侨终身监禁,并把他们投入监狱。3年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廖公圃等9人才得以获释。直到今天,泰国华人仍将这9位侨领尊称为“抗日九君子”。
因为廖公圃的崇高品格,廖家在泰国华人社区中享有盛誉,并屡屡代表华侨,受到中国领导人接见。廖锡麟家中有“三宝”——一张照片、一幅画和一帧字。一张照片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泰国时,与泰国华人华侨代表的合影。一幅画出自著名画家徐悲鸿之手。二战期间,廖家人为躲避日军迫害迁居马来西亚槟城,一次,廖公圃到槟城探亲,正赶上徐悲鸿卖画为抗战募捐。廖公圃二话不说,立刻买下了这幅以青松为主题的画作。一帧字则为中国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所书。1946年,廖公圃因在海外为抗日救国做出重要贡献,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国大代表,赴华参加制宪大会。与会期间,廖公圃结识了于右任,将自己在狱中写的两首诗《闻雀语》和《萍根》给于老看;于老当即挥墨录诗,相赠以作纪念,并题注“公圃兄在狱中所作诗,余甚爱之,为爱国者之诗”。
一张照片、一幅画、一帧字,正是廖家热爱祖国的最好见证。
443
华商功勋廖锡麟由于祖辈和父辈的努力,廖锡麟出生时,廖家已是泰国华人社区的名门望族。在祖父和父亲的要求下,他从小就饱学中华文化,穷究四书五经。儿时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他的价值观,更影响着他未来的经商之道。“我的思想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分,强调儒家思想,强调中庸。”在中美两国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廖锡麟最推崇的还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具体到生意上,就是不要冒险,不要走极端,要走中庸之道。”
抗战爆发时,廖公圃怕
2006年9月24日,中国侨联邀请廖锡麟参观长江三峡电站时摄于船上
抗日举动牵连家人,很早就把妻儿安顿在马来西亚的槟
城,自己又回到泰国继续抗日事业。他被判刑后,能力,更悟到了处理复杂事务所必须具备的冷静和廖锡麟的母亲很担心丈夫的安危,只身回到了泰判断力,这要感谢《电工基础学》这门课的教师王国。而廖锡麟则留在槟城学习,直到1947年才回到先冲教授,“头一堂课,他先在黑板上写了八个大泰国。颠沛流离中,廖锡麟一直没有机会接受完整字:‘方寸乱矣,无能为力’,他说:‘这门课较的教育。“在槟城读了1年高小,在泰国读了1年初难理解,你们要保持清醒,脑筋不乱,乱了就没有中,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分别读了1年高中,上大学办法了。’”这八个字,成了廖锡麟一生不能忘记之前,我一共就读了四五年书。”的箴言。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用这八个字告诫
自己,千万保持冷静,才有能力战胜一切。
1950年,廖锡麟被父亲送到香港培侨中学学习,一年后又转到广州的一所私立学校。2年后,在清华,廖锡麟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爱情。年仅17岁的廖锡麟参加了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高在这里,他认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同系师妹姜考,顺利考上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恩涓,两人在清华园相识、相知、相恋,并喜结连
理,一起相濡以沫地走过了数十年人生。
廖锡麟把考入清华大学称为“生平的第一件大事”,入校后,他很快融入了这个汇集了中国精英1957年,怀揣毕业证书和满腹学识的廖锡麟学子的高等学府。廖锡麟在《留中岁月》一书中饶离开了清华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在此期间,父母亲有兴味地介绍了他的留学生活:“清华的电机工程年事已高,他们想念着那个离家已久在外的幼子。系有几个专业,我选读发电专业,立志为发展国家父亲终于联系到既是老朋友又是同姓的廖仲恺夫人的电力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班级集合的第一天,何香凝和儿子廖承志,请求他们将廖锡麟从大陆带我被选上画法几何课代表,做个芝麻小官,为大家到了香港。对儿子说:“泰国现在很排华,你在中服务……大学二年级,同学们看到了我在一年级做国留过学,马上回泰国做生意未必好,不如去美国课代表的成绩,选我为班长……大学三年级,学生读个学位。”考虑到自己的两个哥哥也在美国读过会的各项工作也就落在我们身上了,我也从班长升大学,自己亦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充满好为电机系学生会副主席,负责体育运动工作……最奇,廖锡麟同意了。经过了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学忙的两年,也是收获最多的两年,我的健康和学业习英语,廖锡麟终于进入了美国俄立冈州立大学的都更有长进,成为系里一百米跑得最快的四个飞人机械冶金工程系学习。两个哥哥以过来人的经验告之一,自信心和工作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诉廖锡麟,应该在美多学一些技术,回泰国才有创
业的本钱。于是廖锡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工
在清华,廖锡麟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和工作厂企业实习,全方位吸收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二 444
廖锡麟议廖锡麟开第二家厂。但廖锡麟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认为泰国最缺少水管管件,便决定开一家水管配件厂,专门生产水管管件。1967年,32岁的廖锡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
对自己的工厂,廖锡麟倾尽全力,他既负责管理,又负责研发,“只要是需要我做的,我都会去做,我的想法是多做一点就能多学一点。”厂里技术力量不足,廖锡麟便依靠家族与日本财团三井物产的良好关系,联系了日本一家愿意提供技术援助的厂家,自己也数度赴日实习“取经”。尽管如
2007年5月24日,廖锡麟在中华海外联谊会举办的海联论坛会上与国务
此,新建的厂子还是面临不
委员刘延东合影
少困难。廖锡麟在《湄南情怀》一书中回忆了创业的艰
辛:“工厂开办的头三年,由于缺少具体实际生产战后的美国正处于全盛期,对技术等方面也相对开
及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经验,我遇到了许多困放。廖锡麟去一些工厂乃至军工企业实习时,都未
难。”关键时刻,廖锡麟牢记清华老师“方寸不遇到太大问题,这也让他取到了不少“真经”。
乱”的教诲,怀着坚强的决心和自信,坚持不请日本技师来厂指导,领着自己的技术队伍解决了生产2年后,廖锡麟就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
上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终于使自己的第一个工厂走了。在美国的学习生涯,对廖锡麟的经商之路,起
上正轨,并不断发展壮大。了重要作用。他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先进科技都有
所了解,英语水平也大大提高,学会了如何与欧美
廖锡麟的水管配件厂是泰国首家管件厂,以前人打交道。用廖锡麟自己的话说:“(在美留学)
泰国需要的管件都要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进口,给我后来从商开了条路。”就这样,怀着满腔创业
他的工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生意一直很好。数理想的廖锡麟告别了学习时代,回到了泰国。
年后,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他的管件成功打入美、欧和东南亚等市场,不仅供应泰回泰创业 富过三代
国,还有能力出口。
双赢、三赢甚至多赢,这是廖锡麟做生意的原
自那之后,冶金铸造业一直是廖锡麟经营的主则。“光自己赚钱不行,一定要让客户也赚钱,不
业之一。1987年和1988年,他先后在泰国又开设了要想着去占别人便宜。”正是这种“有钱大家赚”
两家工厂,生产机车配件和钢珠。由于廖锡麟注重的态度,使他的客户和他做过一次生意后,都成
诚信,在日本业界拥有良好信誉,不断有日本商人为他的长期客户。凭借利己利人的从商之道,40年
来找他合作,他又先后开了几家工厂,生产自动调来,廖锡麟的生意稳步增长,遍地开花。
压阀门、水泵等产品。
回到泰国后,因为父亲身体不太好,廖锡麟就
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工厂越做越多,廖锡一边帮父亲打理家族生意,一边谋划创业。当时正
麟开始考虑创立一个多元化经营的集团,泰荣立集是泰国工业的萌芽时期,许多泰国国内的基础工业
团也应运而生。“一个企业、一种行业,在这个日产品都需要进口。在廖锡麟之前先离美回国的哥哥
新月异的时代是不能永恒的。”廖锡麟回忆自己当已经开办了泰国首家铁线铁钉厂,生意很好,便建
445
华商功勋华商功勋廖锡麟时的想法,“原来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往往有上百年,现在可能只有短短几十个月,竞争也更激烈了。如果一个公司或集团只做一个产业,就很危险。”
“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做企业,一方面做工厂。”廖锡麟说,“我什么行业都愿意尝试,只要这个行业有前途,而我又有能力做,我就会试试看。”多元化产业的机会随之而来。1989年,台湾的一个朋友请廖锡麟合资,做人造圣诞树。廖锡麟便请机构做了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投资回报率颇为可观,便立刻拍板。结果这个行业的利润比冶金铸造业的利润更高。20年来,这个企业都是集团里赢利状况最好的企业之一。廖锡麟还因为这家企业,成了台塑集团的大客户,并因此结识了台湾“塑胶大亨”、原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有一年王永庆去美国新泽西州发展,还特别邀请廖锡麟同去美国过圣诞节。
2008年3月3日,廖锡麟列席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开幕式上和中国驻泰国大使张九桓合影
此后,廖锡麟还涉足地产业、食品业等多个行业。但他亦有自己的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做的生意,希望能在赚钱的同时,对国
2008年3月,廖锡麟和致公党主席万冈合影于致公党晚宴上家、社会、世界都能有所益
处,那些不受欢迎的生意我
不会做。对社会无意义,人们觉得‘不正经’的生虑,他成立了泰盈国际有限公司,负责进出入口业意我也不做。”在泰国,有不少这一类的行业都是务。至此,一个多元化经营的跨国集团初具规模。非常挣钱的行业,但廖锡麟乃至廖家从未染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埋头实业的廖锡麟意识到,自己的集团里还缺了点什么。“我意识到自己缺少一个贸易公司。”廖锡麟说,“贸易是实业最好的前导,你做了贸易才知道,这个企业有什么专长和市场在那里,是不是适合去做。”基于这一考 446
在集团里,廖锡麟扮演着“总调度”的角色,统揽全局。“每个公司和工厂都是独立经营的,但一定要有一根线把他们连在一起,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这根线有两个点:一是信息共享,有机会大家自己合作;二是互相帮助,如果有一两个公司出现了困难,其他企业都要帮忙。”总结自己的“调
廖锡麟蛋糕’与外人分享呢?”古语云:“疑人不用。”廖锡麟现在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不要强求完美的人。有些‘疑人’,有时候也要用。”他回忆起自己创业时的经历,第一家工厂创立后,逐渐做出了成绩,这时有一些管理和技术人员因为待遇或其他原因提出辞职。凡事皆追求完美的廖锡麟向来从不挽留,要走你就走。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事业发展也出现问题。“以前看人,品德最重要。而现在有些人,可能你会有很多疑虑,觉得他不够忠诚,但他确实很能干,这种人不得不用。怎么办?就要用制度来约束和激励他,让他安心为公司服务。”
创立第一家工厂至今,廖锡麟用43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跨国集团。如今,他执掌的泰国泰荣立集团,旗下拥有亿坚控股、泰宏利、泰盈国际等10多家企业,资产达数亿元人民币。“我不去冒险,要有80%-90%的把握才会去做。”回顾自己40多年的从商
2003年1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访问泰国,在接
之路,廖锡麟坦言,“稳”字是他
见泰国皇家卫星远程教育电视台汉语教材编审工作委员会时与廖锡
最大的原则。“我们这样传承家业
麟合影于曼谷香格里拉大酒店
的人,有了一定的积蓄,就要稳一些。我现在已经富过三代,能延续
下来不容易,但还要继续努力。”度”心得,廖锡麟认为,在集团各公司因为利益出
现矛盾的时候,最需要“总调度”来做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很多问题,都是思想的问题。投资中国 沟通中外做思想工作,一是要公正,不偏不倚,二是要实现
自幼对中华文化的耳濡目染,加上在中国的数共赢。”
年求学生活,使廖锡麟对中国这个廖家的祖籍国,有着比一般泰国华人更为亲近的感情。20世纪80年除了“总调度”之外,廖锡麟的一大任务,还在
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外商赴华于为集团各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有些企业,家族内
投资,在泰国已经做出一番事业的廖锡麟也将目光部成员就可以掌管,有些则需要家族之外的人才担
投向了中国。1985年,阔别25年之后,廖锡麟又一任一把手。一个家族企业,对人才会不会“内外有
次踏上了中国国土。他此行前来,正是为了考察在别”?廖锡麟不会。“对于一些能干而又忠诚的家族
中国设立工厂的可行性。外人才,家族企业要敢于提拔他,有这样的胸怀,
家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他引用“华人首富”李嘉
“当时中国和我离开时已经有所不同,但一切诚“一只蛋糕大家分”的经营哲学,“企业在商场上
都刚刚开始。”尽管基础设施还比较简陋,廖锡麟不可能没有竞争对手,你尚且要和对手瓜分市场蛋
还是坚定了在中国设厂的决心。但好事多磨,由于糕。那么在企业内部,你有什么理由不能把这个‘大
447
华商功勋华商功勋廖锡麟种种原因,投资直到1993年才真正进入操作阶段。选址时,廖锡麟跟负责沟通的朋友说,希望找一个技术欠发达,但法制比较规范的地方,朋友给他推荐了上海青浦的大盈镇。廖锡麟便投资250万美元,设立上海泰盈金属有限公司。在1995年,金属工厂在大盈镇正式动工,2年后投产,第一阶段生产水暖器材和泰国的工厂协调出口。
“那时的基础设施并不算好。”回忆在中国的初次投资,廖锡麟坦言,并不一帆风顺。“大盈镇那里什么都没有,路就是小路,从
1995年,廖锡麟和来宾在泰荣立集团下属公司上海泰盈金属有限公司工
虹桥机场去那里,也没有现
厂开工典礼上
在的高速公路,就是走两车道的318国道。”厂址定好
之后,因为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工厂直到2年后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在中国的发展。考虑到集1995年才开始动工。当时不允许外商独资控股,便团的优势所在,廖锡麟决定在经营实业之余,兼做采取“中外合资”的形式,由大盈镇政府成立大盈中外贸易,做沟通中外的桥梁。镇工业总公司,以土地入股工厂,并占有一个董事职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国务院发文,允许“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政府也不建立外商独资企业,此后中央又发文禁止政府部门像以前那样积极地鼓励华侨来华投资了。”廖锡麟参与企业经营。大盈镇政府便从企业中退出,廖锡说,“南洋的一些华侨已经跟不上中国的发展速麟成了独资方。设厂至今,这家工厂的工业产值逐度,不适合来中国投资了,但华侨仍然可以起到沟年稳步增加。通中外的作用。过去我们的任务是把资金带到中
国,现在则是要把中国的资金带出去。”
从那之后,廖锡麟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并致力于寻找适宜于投资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企业在廖锡麟看来,国内有些企业家,对海外的都有两大难题:环保和劳动力。所以我想投资符合投资原则还不太了解,这就容易造成矛盾。在这方环保要求的、使用劳动力也比较少的企业。”本世面,海外华人应当起积极作用,帮助中国企业家了纪初,廖锡麟还曾与日本八番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解海外动态。“在海外投资不能‘独霸’,一定要八番餐饮有限公司,做餐饮连锁业务,廖锡麟说很以‘双赢’为原则,生意才能做大。”可惜这项投资并不成功。
廖锡麟现在正和印度一家集团公司合作,发
“我在中国的投资,论绝对数额,并不算大,展泰、中、印三角贸易和经济合作。印度的经济发论资产回报率,也不算高。但挣的每一分钱都光明展,需要中国的技术和物资供应。相反,中国也需正大。”廖锡麟说,“有外国企业把非法的钱运到要印度的市场,原料供应和某些专业高科技。由于中国来投资。但我绝不会这样,我投资的每一分钱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印两国经济合作经常出现都是走中国外管局的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疑虑和困难。泰国比起来虽然是个小国,但经济稳
定,国际金融信誉较高,正好填补了中印之间的空
在中国做实业,泰荣立集团有个“软肋”:懂缺。廖锡麟和泰荣立集团因而抓住了这个商机,在中文的管理人员太少,甚至廖锡麟自己儿女的中文两个大国之间牵线搭桥,争取三赢。在4年的时间也不好,这使得廖锡麟对中国事务只能事必躬亲,里,他与武汉的一家钢厂合作,帮这家钢厂向国外 448
廖锡麟现在着重发展泰国政府支持的汽车制造业,前景很好。另外就是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泰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也打算投入。”
如今,已年逾古稀的廖锡麟仍在商场上拼搏,这得益于他健康的身体。“但人要有自知之明,我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还是要交班的。”廖锡麟三次提到“自知之明”这个词,“过去的皇帝都是世袭的。有一些皇帝年轻的时候英明,老了就糊涂了。家族企业也是一样,一些企业家明明已经开
2008年4月,廖锡麟及夫人姜恩涓出席清华大学97周年校庆晚会,并与
始糊涂了,却还恋栈位置,
二位校友教授合影留念
下一辈也不敢接班,公司就会遇到问题。所以企业家一
定要在清醒的时候退下来,等到糊涂的时候就晚销售了数万吨钢板。“沟通中外,这是我们海外华
了。我最多两三年也就要退休了,现在就要做准备人的分内之责。”
了。”
2007年末发轫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短短两年
说到退休,接班人之事自然也要提上议事日时间里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对此,曾经历
程,作为家族企业的传承者,廖锡麟的后代自然成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廖锡麟感触颇深。“上一次危
为“接棒者”的首要人选。廖锡麟希望自己的孩子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造成了重大影响,
能顺利接班,但也绝不勉强。“我的原则就是不泰国更是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但相
强求,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如果你不想做生意,你对来说影响只是局部的,这次却完全不同。”廖锡
就去做别的,我也支持。如果头破血流了想回头,麟说,“美国现在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任何
我也欢迎。”让廖锡麟欣慰的是,经过一番闯荡,国家都不能不帮它。因此这次经济危机蔓延全世
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最终都回归了泰荣立集界,每个国家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团,成为集团和下属企业的管理者。廖锡麟相信,在下一辈的努力下,“富过四代”不是一个遥远的上一次危机,对廖锡麟和泰荣立集团的影响相
梦想。对较小。作为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泰荣立的结算货
币主要是美元。由于泰铢贬值,美元兑换泰铢的比价从1:20升至1:50,这对泰国的出口和廖锡麟的传中华文化 推中文教育生意反而是好事。而此次危机,由于美国政府秉持
在廖锡麟的名片上,罗列着许多泰中社会团体“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兑换泰铢的比价在短期内
的职务头衔:泰国中华总商会名誉主席兼中中学院就从1:36降至1:33,这等于减少了泰荣立约10%
院长、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副主席、泰国皇的出口收益。
家卫星教育电视台汉语教材编审委主席、泰中商务委员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全国侨联危机之下,如何化危为机?廖锡麟决定从几
顾问、暨南大学校董……这些职务不仅是荣誉,更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加努力,提高效率;二是大
是沉甸甸的责任。从商之余,廖锡麟一直致力于在整顿,减少支出,过紧日子,杜绝浪费;三是抓新
泰国普及传播中华文化,这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莫的商机,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廖锡
过于普及中文教学。麟说,“危机逼着企业转型,不能不转型。泰荣立
449
华商功勋华商功勋廖锡麟中文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境遇,与时代和国力强弱密切相关。20世纪50、60年代,东南亚排华思潮泛起,许多中文学校被关闭,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廖锡麟也因为这一系列排华事件受到排挤。他曾在泰国星暹日报撰文《汉语与我》,回顾了自己从清华毕业回到泰国时的苦闷:“当时泰国政府非常排华,一般人崇拜美国,看不起中国,要是谈起某人是美国留学归来的,大家都肃然起敬,可是从中国读书回家的,却是抬不起头来。很少有人知道‘清华’‘北大’是什么学校。不但如此,好多华人华裔都不敢在众人面前讲中国话,好像怕被别人轻视似的。”排华浪潮和中文学校的关闭,使中华文化和中文教育在泰国中断了数十年。很多四五十岁的华人,都已经不懂中国文化、不会说汉语。由于无法在外受中文教育,廖锡麟两个儿子和女儿的汉语,是太太姜恩涓在家教的。用廖锡麟自己的话说:“水平很一般,只会讲,不会写。”时光荏苒,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其30年来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使任何国家都不敢小瞧这个东方崛起的大国。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与中国交往的各国也开始日益重视中文教育。廖锡麟意识到,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推广中华文化和中文教育,正当其时。
2009年9月24日,中中学院和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签订中文教育合作意向书。左起:崇圣大学校长巴节,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胡玉麟,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吴宏丰,廖锡麟
2009年8月20日,廖锡麟和师生在中中学院学生中文结业证书颁发仪式上合影
蓬设立了泰国皇家卫星教育电视台,并特意在英、法、德、日文之后加入了中文。电视台决定编写一套汉语教材,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专家杜厚文教授到泰国编写。之后这项工作被交给泰国中华总商会,廖锡麟则被任命为汉语教材编审委员会主席,负责帮助杜厚文审编,并将教材翻译成泰文,审查是否符合泰国国情。在4年的时间里,廖锡麟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时间和编审委员们,与杜厚文一起撰写了11本书,包括6本教程、3本教师手册和2本练习册。这套中文学习教材,被泰国教育界评价为
“现在在亚洲,做生意肯定要和中国人做,学中文很重要。”廖锡麟补充道,“懂得中华文化的年轻人是有优势的,不仅仅是做生意的语言沟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一个人是有深远影响的。”近年来,泰国政府开始支持中文教育,但对如何搞好中文教育却办法不多,泰国教育部门便把目光投向了廖锡麟等华人。2000年初,泰国国王普密 450
廖锡麟“泰国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中文教材”。6年来,这套教材逐渐在泰国推广开来,让无数学生学会了中文、了解了中华文化。
在编写教材之余,兴办中中学院亦是廖锡麟的一大功绩。20世纪40年代,廖锡麟曾在泰国中华总
“做这些事,也是希望可以在泰国把中文教育做起来。”廖锡麟说,他的最大理想是开一个以教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为主的国际学校,面向整个泰国社会,而不仅仅是华人。他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花在上面。“做好中文教育,是件‘双赢’的事。”
华商功勋推广中华文化和中文教育之外,廖锡麟同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更是强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2007年4月,清华大学96周年校庆之际,正值1957届学生毕业50周年。廖锡麟携夫人姜恩涓专程回母校参加庆典,并捐赠20万元人民币,设立“廖锡麟姜恩涓励学基金”。2008年,适逢姜恩涓毕业50周年,廖锡麟夫妇又捐赠20万元励学金,以帮助更多贫困学生。此前,他和夫人已曾捐赠了40万人民币给电机工程系以作为学生科研的经费。“我们还会继续捐赠。因为清华是我们最热
2010年1月,廖锡麟在集团旗舰工厂泰可锻铁有限公司办事处前爱的母校”廖锡麟说。当笔
者提起近二十多年来他所做
商会下属中华中学就读一年,后该学校被撤销。在的各种有益于泰中关系的各种努力,廖锡麟无限感他和泰国中华中学校友会的倡议下,泰国中华总商慨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不但在祖国得到了极好的高会于2005年又兴办了一所学校——中华总商会中中学教育,近年来,中国政府还给了我多次的机会和学院,简称中中学院,主要面向泰国人和华人子弟荣誉参加各种国家级的活动,例如香港回归仪式嘉教授中文课程。在商会中,有中文根基背景的廖锡宾,庆祝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天安门阅军仪式观礼麟自然当仁不让地被选为学院院长。4年来,学校嘉宾,列席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海外人员,各种论的规模从开始的几个学生,发展至如今的350个学坛和投资洽谈会嘉宾等。对我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生。学生当中,既有华人子弟,也有泰国本地人,荣誉。国家对我们海外侨胞的爱护和重视,我们怎还有洋人。么能不感怀于心呢!我们因此也应该尽自己的能力
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廖锡麟想到,不能让学生只是补习中文,还应当让他们在今后有进一步繁忙的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廖锡麟十分热爱的发展,这就要求中中学院与一所大学“接轨”,运动。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对运动情有独钟,他为其培养人才。他很快想到了泰国的华侨崇圣大喜爱跑步,也喜欢打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学,这所由泰国京华银行创始人郑午楼先生创办的球……都是他的强项。他亦喜欢旅游,每年都要抽学校,设有中文、中医、中国历史、商务等院系。空携夫人赴世界各地游览。对他而言,如今的生活1990年大学成立时,廖锡麟家族亦捐款1000万泰铢充实而快乐。正如一位记者所评价的那样:“经过以示支持。“我想和这所大学挂钩,中中学院帮助半辈子商场的风风雨雨,生活于他已是一幅极其写它培养生源,相当于成为大学的语言学校,这样学意的水墨画了。”习中文的人会更多。”
4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