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评论Media Review■ - 刘祖华 《中国组织人事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 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坚守与创新 近年来,融合发展已成为媒体最闪亮的主题词。从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将媒体融合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 历经两年半的探索与爬升,传统媒体迈开加快融合发展 发展的灵魂,是万变之中的不变。 二要坚守“内容为王”的根本。新媒体技术给信息 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能够抵达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但 新媒体革的是传播的命,不是革内容的命。新的传播方 式只是为了抵达,只是实现更快、更好、更精准的抵 达。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对 优质内容的需求永远存在。不管媒体形态怎么变,原创 的步伐,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新媒体产品井喷涌现, 用户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多种终端形态 齐发力,融合发展已成浩浩荡荡之势。在融合发展的滚 滚洪流之中,传统媒体该坚守什么?又该改变什么?这 依然是融合路上需要用心用智作出回答的命题。 众声喧哗中要坚守初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 发展是大势所趋。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和裹抉, 依然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思想依然是媒体最重要 的品质。以不变应万变的,仍然是内容。信息越泛滥, 有用的内容越珍稀。无论是报、社、台,还是网、端、 微,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 伴随时常出现的“纸媒已死”的唱衰声音,传统媒体既 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否 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增强设置议题能力和话语把控能力,不断创新话语 定,要在众声喧哗中不忘初心、有所坚守。 一要坚守“导向为本”的意识。当今世界,舆论场 体系和表达方式。现在,一般化的信息不再是稀缺资 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倒逼内容生产必须在 特色化、分众化上下功夫。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 体,都要从“普遍信息”向“专业信息”转变,放大信 息的含金量。 众声喧哗,呈现“去中心化”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 快速发展,点击、分享成为人们阅读新知、传播信息的 日常方式。而从事移动端传播的从业者版权意识薄弱: 有人声称“我们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 有人说,今天是靠互联网精准分发新闻的时代,用户对 什么感兴趣就推送什么信息。于是,阅读量成为不少新 三是坚守“人才为先”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 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014-20i5中国媒 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指出,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人才 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媒体融合发展。由于历史的 积淀,传统媒体聚集了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他们是融 合发展的主力军。当前,不少传统媒体既面临人才流失 媒体的“唯一标准”,有的刻意迎合市场,甚至剑走偏 锋,胡编乱造以夺眼球、标题则“触目惊心”以博点 击,更有故作惊人之语而不顾“三观”、不忌“5-.4 ̄-” 者,丢掉了媒体安身立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传统的平 台介质或许会式微,但是新闻没有消亡,媒体还有责 任,理想还有价值,职业还有担当。无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新媒体,偏离了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都难 的尴尬,叉面临着新生力量短缺的困境。传统媒体人才 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是其他行业流失愈演愈烈, 以至于有业内人士感叹:传统媒体成为了BAT的“黄埔 免自取灭亡的命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媒体 传媒::MEDIA 2017.4(上) 25 I 融合大潮中要守正创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 新,也是一场新的艰苦创业征程。它不同于以往的改版扩版和栏 目调整,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补,而是浴火重生。抢占媒 体融合发展风口,站在媒体发展前沿,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 索、锐意创新。 军校”,这应当引起重视警觉。传统媒体不能在融合大 潮中舍本逐末,不能总被新技术牵着鼻子走,疲于追 赶,反而丢掉了核心的人才优势, “捡了芝麻丢了西 瓜” 要从战略高度重构人才发展战略,着力深化新闻 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考核、激励机制, 努力吸引人、用好人、留住人,保持传统媒体的核心竞 争力 融合大潮中要守正创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 位的革新,也是一场新的艰苦创业征程。它不同于以 往的改版扩版和栏目调整,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 补,而是浴火重生 抢占媒体融舍发展风口,站在媒体 发展前沿,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创新。 一是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体新 技术,传统媒体不能装“鸵鸟”,必须持开放合作态 度,积极拥抱互联网开放、用户和共享的理念。在融合 发展过程中,要树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 理念,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 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 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做 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新兴 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 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体 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在互联网飞速发 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的今天,融合发展所需要的 技术都靠自己研发,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要打破 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能用社会的、别人的技术要尽 量用,不能关起门来搞融合,什么都自己来建。 二是重构融合媒体产业生态系统。媒体融合是革命 性的“颠覆式创新”,是生态系统再造和组织结构重 构。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兴媒体,更不是传统媒 体产出一些新兴媒体产品。可以说,媒体融合既不是简 单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互联网, “左 26 传媒:MEDIA 2017 4(上 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一套人马N个媒体” 它是 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除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 管理需要一体化,更需要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构融合媒体 产业的生态系统,实现媒体与人的融合,媒体与产业的 融合,建立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全媒体 平台。要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突破部门化、多层级、 低效率的传统机制,推进媒体内部组织结构一体化、采 编流程化、产品与服务项目制,融合媒体集团应按照产 业化运作,内部架构不再按照传统媒体划分,而应以产 品事业部或者项目事业部制重构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问题,不能总是烧着传统媒体的钱, 赚着新媒体的吆喝,那样迟早是要把“奶娘”饿死 的。要着力实现内容的“生态化反”,逐步把新媒体 培养成“小奶牛”,不断反哺甚至赡养传统媒体这个 “奶娘” 三是创新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媒体融合核心 是人的融合。融合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队伍的融合发 展和转型升级,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是融合发展的制高 点。目前,许多报业集团尝试将报纸与新闻网站共用一 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他 们既是报纸记者又是网站记者,创造了“报即是网、网 即是报”模式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在能 力结构上升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策划能力、 创新能力。要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人才队伍建设 机制,不断优化完善考核办法、培训机制,加快现有从 业人员的能力升级,做好现有人才的“挖潜”和“盘 活”。掌握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传播内容生产、数据分 析的技术人才缺乏,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阿格硫斯 之踵”。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敢于打 破条条框框,拿出真金白银,突出“高精尖缺”,大胆 引进全媒体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 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