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答案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余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的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
- -可修编.
. -
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城、明清城、元大都、隋唐、明城、汉长安城。 22、、、、、为我国五大古都。
- -可修编.
. -
23、明清城中轴线长7.5里,起于永定门,止于门。
24、宋代彩画主要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种形式,清代彩画的等级次序由尊到卑是和玺、旋子、式。
25、中国古典木构建筑主要有抬梁式、穿斗斗式、井干式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26、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于1929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27、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靠崖式、地坑窑、锢窑。 28、我国的四大石窟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敦煌石窟、天龙山石窟。
(1)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梁)。 (2)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 (3)在清式建筑做法中,1椽径等于(1.5)斗口。 (4)晋祠圣母殿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
(5)清式石栏干是先在台基或地面上置(地栿),再在上面立(栏板)、(望柱)和(柱头)。
(6)宋代歇山建筑有两种称谓:在殿阁称(九脊顶),非殿阁称(厦
- -可修编.
. -
两头)。
(7)清称为翘,宋称为(华栱)。清称为XXXXX斗,宋称为(交互斗)。
(8)《园冶》的作者是(明)代的(计成)。 四、填空(共20分,随机抽取10道题)
1. 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分制)”,清代用“(斗口制)”作标准。 2. (余河姆渡村落遗址)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有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3.《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人名)根据《工程做法则例》编著的。
4.计成在《园冶》认为,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 5.“择中”思想见于《周礼考工记》一书,其中的“国”指(城池)。 6.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柱网由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箱斗底槽”。
7.中国营造学社诞生于( 1930)年,创始人是(朱启钅今)。 8.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三五)举,檐步为(五)举。
9. 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砖木混合结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10.宋代用材的材等折变率为();清代斗口的等级折变率为()(数值)。
11.唐宋木构殿堂有(3 )个水平结构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实际上
- -可修编.
. -
属于(铰接)结构。
12.江南园林边界模糊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借景)和(障景)手法取得的。
13.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阴阳五行)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砖石)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4.大厦(百老汇)属于(折中主义)风格,是(北外滩)的端景。 15.历史上外来建筑文化移入中国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其英文表达可用(acculturation )一词,而当代建筑的一大倾向是“趋同”,英文表达为( assimilation)。
16.在我国古代氏族社会时期,房屋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建筑。 17.我国现存最早的塔是嵩岳寺塔。
18.我国的古代佛塔一般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三种基本类型。
19.中国古代城市有
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居民区、手工商业区。 20.我国的五大古都是、、、、。
21.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般有:防御工程、水利工程、道路与下水道、邮驿设施。
- -可修编.
. -
22.窑洞主要的三种形式: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地坑窑)、砖砌锢窑。
23.试举出我国民居的四种具体实际类型碉楼、土楼、窑洞、一颗印、四合院、阿以旺。
24.故宫中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分别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5.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基本类型是:祭祀自然神、祭祀祖先、先贤祠庙
26.五岳、五镇是山神,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7.我国古代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28.普陀山供奉的是观音菩萨道场。
29.我国的佛寺的组合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塔院式和以殿堂为主的佛寺的两大类型。
30.我国现存最大的经幢是州陀罗尼经幢(华夏第一经幢北宋)。 31.我国的佛教石窟主要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32.我国摩崖造像的代表建筑有:孔望山摩崖造像、凌云寺弥勒大佛。 33. 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区都已进入氏族社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有主要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房屋。
34.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北)朝的(白马寺)寺,现存元朝以前
- -可修编.
. -
最大的佛殿是(唐)朝的(佛光寺)大殿。
35.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朝,成熟于(宋)朝,在清代称为(斗口制),是(大木大式)建筑用材的标准。 36.古代屋顶色彩等级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黑)色, 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
37.梭柱大约出现于(南北)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始自(宋)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须弥座),是从(印度)传入的,由(佛座)演变而来。
琉璃瓦正式用于屋面是南北朝,但为数不多,宋代使用渐广,到明代成为高潮
38.“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当时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折中主义)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沙逊大厦)和(汇丰银行)。
39.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闾里),在唐朝称(里坊)。
40.明清紫禁城的正门是(午门),属于(阙)门形制。
41.始皇陵的陵台底边长达( 350/500)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方上)。 42.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东汉)
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楼阁式)门形制式。(上累金盘,下为重
- -可修编.
. -
楼)
43.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为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的轩,以(轩)椽构成。
卷棚,又称为“轩”,是室天花的一种,使用的位置常在檐柱,与前后金柱之间。明代以后应用广泛。其结构由质轩梁、轩檩和轩椽组成。轩椽上覆以灰白色的水磨砖。轩梁上常装饰以浮刻,并上单色油漆(栗壳色为多),绝少使用彩画
44.“阿以旺”是(维吾尔)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带天窗的大厅)。
45.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太和殿)和(凌恩殿)。 46.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南禅寺大殿),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嵩岳寺塔)。
47.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分),清代的斗口分为( 11)个等级。
48.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木经》),还设计了著名的(佑国寺)塔。 49.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叉柱造)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榫卯)。
50.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英商洋行)设计的,属于(折中主义)风格。
51.纪念堂的设计者是(吕彦直),属于(中国固有)风格。 52.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那里曾是(学院)派的大本营。
- -可修编.
. -
53.《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致平),《古典园林》的主编是(敦桢)。
54.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和瓦当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宫室的出现。
55. 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汉的开始兴起,到晋南北朝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
56. 佑国寺塔,在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开元寺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
- -可修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