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高考改革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来源:抵帆知识网
新高考改革下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

物理教学设计

摘要: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多是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时间和机会较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改变过去的授课方式,改革课程教育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物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策略包括:创设生活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引入主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素养;拓展物理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教师通过有效落实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更好应对新高考改革。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核心素养;高中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当前,全国大多数的省市区都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而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基于“3+1+2”的原则进行选科,“3”是语数英三门大科,“1”是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科。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新高考改革下,根据近年来新高考的考试范围,结合新高考物理大纲与考试范围,可知高考物理必考内容包括力学、电学、原子和原子核、单位制和实验等。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物理情境,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物理观念概念,明确它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力观念等的要素。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物理观念,这需要加强高中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物理课程的课题和教学内容,用

数字资源、实物等创设生活物理情境,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实施类似的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师在导入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准备与汽车加速、火车行驶等相关的数据、图片、微视频等,在课堂上用这些资源创设生活物理情境。如教师播放家用车行驶、跑车测试、火车行驶的微视频,设计实际场景:一辆家用车的0-100km/h的加速成绩是10s;一辆跑车的0-100km/h的加速成绩是5s;一列火车的速度从0到100km/h用时100s。基于场景提问:你觉得以上哪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大?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能描述以上的变化吗?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教师引入加速度的概念,之后再讲述生活中有很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展示不同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明确加速度大小各不相同,让学生用加速度的概念进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物理运动观念。

二、引入主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通过研读新课标中的科学思维核心素养,明确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建构模型,形成这种意识与能力,还要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在质疑中思考、探讨与创新[2]。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主题,布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与发挥小组的力量,用定性与定量探究方法,参与科学推理的过程中,以此总结规律、形成结论或建构模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现情况进行点评与归纳,以此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本课教学目标分为多项:掌握滑动摩擦力形成条件与规律,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静摩擦的相关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引领学生参与主题探究。教师引入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在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与实验操作,得出数据以及分析数据规律,参与交流探讨,最后得出结论: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和物体运动速度无关,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和物体所受压力有关。学生经过一番探究得出这样的模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科学探究是高中物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新高考背景下,包含很多实验探究的题目,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多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实验探究,根据观察以及实验提出物理相关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出实验方案,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3]。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基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概念,教师提出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以及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合作参与实验探究: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参与实验探究,这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规划实验步骤,做好过程中的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再结合生活与生产中的例子解释,促进学生理解。

四、拓展物理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相关的内涵,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认识物理研究相关的道德规范,形成社会责任感。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拓展物理知识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以此更好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宇宙航行》,基于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等的内容,在本课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引入我国在航天领域方面的成就,如量子计算卫星“墨子号”,暗物质探索卫星“悟空号”,以及近期逐渐建设的空间站等,并与宇宙速度相结合设置或引入相关题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教师结合新高考的考试大纲,根据新课程的课程理念,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师通过实施相关方面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面对新高考。

参考文献

[1]高海山, 雷惠方, 白利玲.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匀变速直线运动\"教学为例[J]. 高考, 2022(19):31-33.

[2]赵珊.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以\"向心力\"的教学为例[J]. 四川教育, 2022(15):34-35.

[3]周玮.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J]. 报, 2019(4):19-23.

物理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