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3、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1—4自然段
1、在读读第1—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正像课文说的那样,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的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3、课件出示: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 (1)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将文字读成画面,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学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深入的感受。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引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情感来,特别是让学生触摸着自己的心跳来读,学生会深有感触,读出情感来。
(2)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又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发明家此时却突发奇想,他想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 课件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2)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3)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5、同学们,发明家的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1)这是他先想到的,可是后来又发现了问题,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说说看,交流。
课件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理解“固然”。
这样虽然能自卫,但是发明家还是发现了铁屋子有问题,有什么问题? 生:人在铁屋子里不能进攻。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出示课件: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那么现在这个方法好不好呢?怎么好呢? 学生自由说。(既可以自卫,又可以进攻。) 课件出示:坦克履带图片
(2)发明家先想到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着大屏,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课件出示:略
6、课件出示:坦克的图片
7、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
8、教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很重要的,应该把他们合二为一。那么坦克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三、学习第5自然段,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个词语说明了坦克在战场上的作用? 出示课件:坦克的图片(大显神威)
学生反复读,让全班同学站起来,立正、抬头挺胸地读,把气势、威风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哇哇直叫、乱成一团,在读中感悟、理解“大显神威” 。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坦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谁来说一说,说的时候最好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连接词。 (因为坦克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于一身了,所以它很厉害。)
2、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课件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反复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坦克就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打败敌人的) 3、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吗?
生:我们要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变得更优秀。
师:对,这是从做人方面来说的。也就是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比如带橡皮擦的铅笔、轮椅、手机、电动自行车、电脑、电冰箱、溜冰鞋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发明家们善于观察,善于集中事物的长处,发明新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这种“优点组长法”可让许多新产品不断问世。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事物不尽如人意,你能当个小小发明家,集中事物的长处,把它加以改进吗?
生:我想在钥匙上装一个小灯,这样在黑暗中我们也能找到门眼。
生:我想发明一种保护视力的笔。这种笔的顶上有一个半圆形的小灯,里面有感应器。当你的坐姿不正确的时候,小灯就会闪光发出警告。 生:„„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上,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收益终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