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领导风格
领导职能的第三个方面是,如何选择适当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来进行有效的领导。领导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是通过激励、沟通,通过适当的领导方式来实现的。所以在管理的领导理论方面,有大量的研究阐述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关于领导方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
图7-3 领导方式的研究分类
1.领导特质论
领导特质论主张,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是决定领导效能的关键因素。虽然在有效的领导者应当具备哪些特质方面,各种研究者各执己见,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认为领导特质是先天赋予的而不是后天学来的。即使有一些特质可以通过学习得来,这种学习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领导特质论也被称为伟人论。
早期的这种研究,多集中于来归纳和总结哪些特质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例如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身体强壮等等。但是这个理论到了大致50多年以前,实际上基本上没有更大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发现,他们所提出来的种种特质,几乎涵盖了人类这些性格特征的所有方面。例如有人主张领导者应当是外向型的,那么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内向的领导者同样也有很多。
2.领导行为论
对领导方式的研究之后开始关注领导的行为。所谓研究领导行为,主要是从领导者如何运用其职权这个角度来划分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的。例如分成专制式、民主式和犯人式等等。早期这方面的理论很多是对领导者风格的分类。例如著名管理方格论:
图7-4 管理方格论
这个理论运用两个坐标图来对领导方式进行分类:横轴代表领导者对工作的重视程度;纵轴代表领导者对人的重视程度。每根坐标轴划分为9个区段,这样纵横形成81个方格。其中有五个主要的点值得我们关注一下。
A(1,1):既不关注工作,也不关注人:不称职的领导方式
B(1,9):高度地关注人,但对工作关注不够:俱乐部式的领导方式
C(5,5):同等地关注工作和关注人:中庸型的领导方式
D(9,1):高度地关注工作,但对人不关注: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E(9,9):高度地关注工作和高度地关注人:团队式战斗集体型的领导方式
3.领导的权变论
关于领导方式研究的第三个阶段是领导的权变理论。这一阶段的研究指出,没有什么绝对有效的方式。领导方式的有效与否取决于领导者所面临的具体环境,即领导的效能取决于各种各样的权变因素。
在这一方面有很多理论。例如:
领导寿命周期理论:它将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作为一个影响领导方式的自变量,主张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当随着下级的成熟度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即:随着下属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领导行为就该相应地按照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和授权式逐步推移。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他认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受环境条件的强烈影响。具体环境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职位权利、任务结构、上下级的关系沟通。这个理论主张,在环境条件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情况下,适于采取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而在中间情形,采取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要有效一些。
【本讲总结】
总结本讲内容,实施领导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至少意味着以下三点:
(1)要在组织中营造一种能让人们共享的价值观和文化;
(2)要把企业的目标充分有效地沟通到组织的成员当中去;
(3)要鼓舞人们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去努力实现高效。
我们说领导意味着营造一种氛围,这个命题初听起来有些空;然而从上边的三个方面来看,有没有这种氛围却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