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0篇)

来源:抵帆知识网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共10篇)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 文学概论复习题, 二、问答题:

1、文学活动所包含的四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文学的起源问题.

3、为什么说语言决定了文学的特殊性

4、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艺术真实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什么是“再现说〞什么是“表现说〞并对两种学说的理论合理性和理论偏见进行分析.

6、简述文学意蕴生成的三个条件.

7、识记并理解有关“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 三、理解与阐释题:

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假设象,尽象莫假设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从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意境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我所喜欢写作的,是人类的牧歌,人类的歌谣,人类的传奇.……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写它.〞〔乔治 桑〕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解.

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那么逝矣.〞〔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环节的理解. 5、“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抒情性作品中景、情关系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第 1 页 共 13 页

解.

6、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鲁迅〕.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悲剧〞本质内涵的理解.

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结合这句话,谈你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解.

8、“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从艺术构思中思维状态的角度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和 文学接受论.

2、关于文学起源这个争辩已久的文艺学根本问题,文艺史上有几种主要看法:摹仿说、游戏说、情感论、巫术论、精神说、劳动说等.西方文艺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摹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开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4、艺术真实源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由于艺术真实是一种思维活动,带有主观色彩,反响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真实,因而艺术真实必须高于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自然生活的真实表达 是为艺术提供素材的参照物 艺术是源于生活而

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7、接受美学,亦称接受理论,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 三、

1、一个人的样子,表达出他的品行;一个人的品行,在他的话中表达出来;一个的语言,就是他品格的表达.言语来原于其内在的样子,如果其品行不是他原来的样子,那就可以通过他的言谈来找到其本质的形象

第 2 页 共 13 页

2、

“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境界就全都表现了出来.“云破月来花弄影〞,用了一个“弄〞字,境界就全都表现出来了.

4、这靠平时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挥而就.当然还要极其熟练的快速写生功夫来配合,才能奏效.东坡心识其所以然,而手不能然者,就是没有上述这两项根本功. 5、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6、人只有在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伤痕,非常深的伤痕.这珍贵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或者“如果再早一点或者再晚一点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所以,悲剧才能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比方我们说个笑话、看个喜剧电影.过段时间你肯定想不起来内容了.但是看了悲剧的电影就不一样.他在人们心里所留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比方现在,好多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电影里的情节记忆犹新.因为那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 7、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

8、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艺术也是如此’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艺术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泼,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第 3 页 共 13 页

答复可能不够完善,可这是我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望采纳.谢谢 !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二〕: 文学概论简答题:文学审美功能

文学三大根本社会作用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

文学的审美教育是通过直觉的方式作用于阅读主体的,凡进入审美境界的阅读,阅读者都是持有“无所为而为〞的心态的,都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独立绝缘的意象来看待的,这其中不包含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和科学的认识.正因为如此,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和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是截然不同的.笔者以为,当我们谈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的时候,不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和教化作用涵盖进来.即使是文学的娱乐作用,虽然它与审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但也应该区别出其中的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也更有利于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以理性的方式来把握的,用的是一种科学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影响固然有这方面的认识作用,但这不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功能,更不是其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历代统治阶级无不利用文学的这一功能对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统治.但是,由于教化这种作用方式的明显的政治目的性,决定了它与审美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三〕: 举例说明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大学文学概论试题

1、纪实作品.写真人真事.如朱自清的《背影》描述在家庭遭变故后,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2、虚构、变形、概念化的作品.如《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四〕: 文学概论都学点啥

第 4 页 共 13 页

我上学期学的文学概论,真的是崩溃了!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怎么创作、为什么这么创作以及创作之后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作品、读者、作者、世界.关键的是,他全都用特别生涩难懂的语言说的,很简单的东西被讲得很麻烦! 以下是我们教材的目录,你看一下就明白: 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含义的历史演变

二、文学的现代含义——语言性艺术 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文学的属性 一、历史上的文学观念 二、文学的属性 第三节 文学理论 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 二、文学理论的含义

三、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与学习途径 第二章 文学文本 第一节 文学文本 一、文本与文学文本 二、文学文本 三、文学文本层面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呈现类 型一、再现型文本 二、表现型文本 三、象征型文本 四、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第 5 页 共

13 一、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 二、高雅文化文本 三、群众文化文本 四、民间文化文本 五、文学文本的文化互渗 第三章 文学媒介 第一节 文学媒介及其演变 一、什么是文学媒介 二、媒介优先

三、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文学媒介的作用 一、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文学媒介的特殊意义 三、文学媒介的特点 第四章 文学语雷 第一节 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

二、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一、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二、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 文学形象 第一节 文学意象 一、文学意象及其特征 二、文学意象的演变 三、文学意象个案分析 第二节 文学意境

页 共页 6 13

一、文学意境及其特征 二、文学意境的演变 三、文学意境个案分析 第三节 文学典型 一、文学典型及其特征 二、文学典型的演变 三、文学典型个案分析 第六章 文学体裁 第一节 诗 一、诗的界说 二、诗的特征 三、诗的类型 第二节 散文 一、散文的界说 二、散文的特征 三、散文的类型 第三节 小说 一、小说的界说 二、小说的特征 三、小说的类型 第四节 剧本 一、剧本的界说

二、戏剧文学的特征与类型 三、影视文学的特征与类型 第五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 一、文学与音乐 二、文学与绘画 三、文学与戏剧

页 共页 7 13

四、文学与影视 第七章 文学写作 第一节 文学写作及其意义 一、文学写作 二、文学写作的意义 第二节 作者 一、作者角色 二、作者的语境条件 三、作者的主体条件 第三节 文学写作状况与过程 一、文学写作状况 二、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 文学阅读 第一节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 一、文学阅读 二、文学阅读的意义 第二节 读者 一、读者的语境条件 二、读者的主体条件 三、读者的文本条件

第三节 文学阅读状况、过程和效果 一、文学阅读状况 二、文学阅读过程 三、文学阅读效果 第九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者 一、文学批评 二、批评者角色

第 8 页 共

页 13

三、批评者的主体条件 第二节 文学批评类型与模式 一、文学批评类型 二、文学批评模式 第三节 文学批评写作 一、文学批评写作 二、文学批评写作例如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五〕: 为什么说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心点必然是人 这是大学文学概论的试题.

作品不管是写人,写景还是写事,作为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他们都与人相关,且仅仅与人相关,作家写它们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的写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是一个人的世界,即人是作品的主体.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六〕: 《文学概论》论述题:现实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结合作品加以说明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 著名油画传达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那么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

第 9 页 共 13 页

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结合作品的话我不大懂文学,你自己辛苦下哈~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七〕: 论述一个文学概论题常规的应该包括哪几方面,比方对陌生化的理解

如果你指的《文学概论》考试中的论述题的话,我觉得回容许该包括以下这几方面:

1、首先对问题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或名词作出相应的解释,如“什么叫做陌生化〞;

2、针对问题中需要答复的关键点进行分条阐述,如“陌生化的具体表现〞,最好结合实例对应说明;

3、根据题目要求,如有必要,最后综述总结.

因为你的提的问题比拟泛,所以大致是这样一个方向.依我的经验,重点在于以课本为根底,结合自己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这样根本就答题过关了.不需要死记硬背.

个人考试经验和观点,供你参考.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八〕: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什么是文学【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 10 页 共 13 页

文学——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由于出版和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全面开展,已经失去其垄断地位成为群众文化的一支.产生了所谓的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群众文学之分.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九〕: 〔文学概论〕叙事时间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叙事文内含两种时间:被表达的故事的原始或编年时间与文本中的表达时间

包括时序、时限和表达频率

时序是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时间顺序和这些时间在叙事文中排列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

分为逆时序和非时序

逆时序中,尽管故事线索错综复杂,时间顺序前后颠倒,但仍然可能重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时间

第 11 页 共 13 页

逆时序主要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倒叙〕、闪前〔预述〕、交错〔前两者混合运用〕

非时序那么是指故事时间处于中断或凝固状态,表达表现为一种非线性运动,如许多意识流小说.

非时序的表现形态也大致有三种情况

块状----将时间上并无联系的几段表达按其语义组构成叙事作品

点射----作品从某一时间点出发,向不同的时间点扩散

画面----作品中时间处于凝固状态,表达者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物件上

时限研究的是故事发生的时间长度和表达长度的关系

为此产生五种表达运动,如下图

表达频率研究时间发生的次数和表达次数的关系,可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关于每个具体的术语及其内在的含义,需要你自己去看看相关的书籍

第 12 页 共 13 页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十〕: 谈谈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异同 大学文学概论试题

不知道为什么你的问答有字数限制,答复不完啊!你给我留言吧,我考过这个问题.抓住一个中心主体来答复这个问题,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作品中的生活是艺术的真实,是经过提炼的真实.首先,所有的文学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