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腑方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来源:抵帆知识网
・ 252 ・ 中国临床护理2012年5月第4卷第3期Chinese Clinical Nursing,May 2012,Vo1.4,No.3 通腑方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Effect of Tongfu side in the treatment of yangming fu organ disease and its nursing 胡汉姣 作者单位:430014武汉,武汉市中医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通腑方治疗儿童阳明腑实证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6O例阳明腑实证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各3O例。常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胃肠减压,应用抗生 素和开塞露治疗的方法;中药治疗组在进行饮食控制、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治疗时,不使用开塞 露,给予通腑方治疗,每日1剂。结果 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通腑方能更 快缓解患者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通腑方;阳明腑实证;滴注,直肠 doi:10.3969/j.issn.1674-3768.2012.03.038 阳明腑实证是著名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 个重要部分,是由外邪入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结 合,导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产生潮热、 卧位,将10Oral中药药液倒入1O0ml无菌输液瓶 内,挂于输液架上,调节输液架高度,使液面距肛门 40 ̄60cm,排气关闭调节器,将一次性输液管连接 一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感冒、便秘、咳 嗽、哮喘等均为阳明腑实证。2010年7月一2011年 次性PVC直肠滴注导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 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35~4O。C)。 直肠滴注导管前端涂抹润滑剂,将导管插入肛门 10~15cm,不宜过浅,以免药液漏出,滴速为45滴/ min,以患儿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治 疗完毕,拔出导管,用卫生纸轻轻按摩肛门,每日1 剂。结束后,让患儿静卧半小时以上,以延长药物保 留时间。治疗疗程7~10d。 1.2.2护理 6月,我科对30例以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为主要临 床表现的阳明腑实证患儿采用通腑方治疗,取得良 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7月一2011年6月收治的阳明腑 实证患儿6o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14 岁,病程6h~4天。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 中药治疗组各3O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 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2.1情志护理 直肠滴注前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说 明直肠滴注的目的、意义和配合方法,以取得患儿配 合。 1.2.2.2环境要求 为患儿提供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灌肠时关好 门窗,以防患儿受凉。灌肠结束后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避免患儿直接吹风;注意患儿腹部保暖。 1.2.1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胃肠减压、应用抗生 素和开塞露治疗的方法;中药治疗组在进行饮食控 制、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治疗时,不使用开塞露,给 予通腑方治疗。通腑方由大黄6g、川朴10g、莱菔子 10g(其中大黄后下)制成水煎剂。患儿取卧位或半 1.2.2.3观察直肠滴注时患儿的反应 直肠滴注过程中,观察患儿有无哭闹、恶心欲 呕、腹胀、腹痛加重等情况。出现剧烈腹痛者立即停 中国临床护理2012年5月第4卷第3期Chinese Clinical Nursing,May 2012,Vo1.4,No.3 ・ 253 ・ 止治疗,及时处理。 物经直肠吸收后,还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将药物运 送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1.2.2.4饮食护理 建议患儿进食柔软、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 维生素食物,禁食生冷刺激食物、乳制品及产酸食 物。为减轻肠道负担,少食多餐。 1.2.3评价方法 和调整脾胃平衡的作用口];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 脏和胃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 肝脏和胃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可减少 药物对肝脏和胃的毒性和副作用[3]。现代医学研究 证实,直肠黏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直肠给药后药液 ①痊愈:腹痛、腹胀消失,大便通畅。②好转:腹 痛、腹胀明显减轻,大便通畅。③无效:治疗后症状 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黏膜吸收后进入血液循 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 。检验,运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 学分析。 2 结果 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 93.33 ,常规治疗组为73.33 。中药治疗组治疗 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注: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4.32,P<O.05 3 讨论 阳明腑实证是许多外感热病病程中所出现的邪 热内炽伴有腹部实证症状的一组全身性综合证侯, 以痞、满、燥、实、坚为主症 ]。据《伤寒论》“六腑以 通为顺”、“通则不痛”之理论及《素问・五脏别论》所 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此而能 久留,输泻者也”之理论,故治以通里攻下为法。我 院自行配制的通腑方由大黄、川朴、莱菔子组成,方 中大黄泻下攻积,川朴宽中下气行滞,莱菔子消食化 积、除胀行滞,诸药合用可健脾祛湿、和胃降逆。 直肠滴注法可控制药液滴注速度,给药速度慢, 不至于使药物短时间内在肠道蓄积过多使患儿产生 便意,且对肛门、直肠的刺激较保留灌肠小。中医认 为,直肠的络脉络肺,与肺相表里,肺朝百脉,所以药 环,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4]。故选用直肠滴注 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药物的利用度。表1结果 显示,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说明通 腑方治疗可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更能有效缓解 患儿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杨麦青.《伤寒论》现代临床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1992:127-142. [2] 时彩丽,张莹.放射性肠炎患者保留灌肠法的改进.护 理学杂志・外科版,2008,23(8):17-18. [33 闫晓梅,王红霞.小儿临床应用中药灌肠要点.中国民 间疗法,2009,17(3):57. [4]张丽.三阳清解煎剂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4 例.中医研究,2008,21(9):35—37. (收稿日期:2O12-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