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产力评估体系

来源:抵帆知识网
 TO:wanhongying;liubaochang;chengweifeng;linchunhua;zhuwenwu;qiuguiquan;hushuzhou 目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职责 3. 内容 4. 参考文件 5. 运作程序 6. 记录 REVISION/AMENDMENT HISTORY DATE REV PAGE DESCRIPTION May 08,02 2004-7-29 A0 A1 All Page2、5 First Issue 更改生产日报表覆盖时间、新增机器评估指标计算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制作本文件的目的是对各生产单位的工时使用状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各重要机器的使用率作合理的预估及总结,以便对各生产单位的效率状况作公正,合理的评价。适用于南太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之个生产部门。 Apr. 3, 02-A0 2. 职责 2.1 IE部门的职责包括: 负责工时管理体系的运作。 负责重要机器毛使用率的预估及净使用率的总结。 负责生产单位效率评估及效率的跟踪改善。 2.2 各生产部的职责包括: 负责向IE及时提供正确的,合乎要求的《生产流程日报表》。 负责向IE及时提供正确的,合乎要求的《停机,转机,修机日报》和《设备异常记录表》。 《生产流程日报表》须分别反映工人,修理,拉长的正常出勤工时和加班出勤工时。 《生产流程日报表》须分别反映非该生产单位原因所造成的所有的计划外工时,停线工时,停工待料工时。 《生产日报表》中的数据应为前一天早上6:40至当天早上6:40之间所经过的24小时中所发生。 2.3 相关生产单位之PMC的职责包括: 负责向IE及时提供最新版本的《Production Schedule (Final Ass’y)》。 负责向IE及时提供最新版本的《Production Forecast》。 3. 内容 3.1 工时体系如下所示: 正常工作时间(480分钟=8小时) 加班停 线工时 加班计划外工时 加班计划内工时 净生产工时 计划内工时 计划外工时 正常出勤工时 实际出勤工时 实际工作工时 3.2 定义 3.2.1 计划内工时 是指完成《Production Schedule》上的生产任务所花费的工时。 3.2.2 计划外工时 是指完成没有出现在《Production Schedule (Final Ass’y) 》上的生产任务的生产必须工时。计划外工时包括SP,RG,返啤。需注意的是;若SP,RG出现在《Production Schedule (Final Ass’y) 》上,则不属于计划外工时的范畴。 3.2.3 停线工时 是指生产单位在工作工时里没有从事生产的时间,但这时,工人仍旧停留在生产车间内。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被认为是停线工时; 欠料工时:是指因欠料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转拉转机工时:是指因重新排拉或机器转换程序生产另一个型号的原因而使生产线或机器出现等待的时间 设备故障工时:是指因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调整或维修的原因而使生产线或机器出现等待的时间,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如COG、TAB、COB、SMT、OLB、测试仪器等),辅助生产设备(如流水线的传送带、电力设备等) 停电停气工时:是指因停电或停气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品质异常工时:是指因品质异常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Apr. 3, 02-A0 损失工时 停线工时 待料工时 加班出勤工时 试产试验工时;是指对某一新型号进行QA1、QA2、PILOT RUN或是对某一新设备进行试验所需的时间。 培训工时:是指为了工人达到足够的专业技能而必须进行培训的时间。 来料不良工时;是指因来料不良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盘点工时;是指因盘店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 设计变更工时;是指因设计变更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机器准备工时:专指机器SMT因调锡膏和收锡膏的原因而使生产线或机器出现等待的时间。 机器换料工时;是指机器使用的某种物料已用完,因更换物料而使生产线或机器出现等待的时间。 其他工时;是指无法归类于以上各种原因的,其他原因造成的生产线或机器无法工作的时间,或是多花费的时间。 3.2.4 待料工时 是指生产单位在正常工作工时里没有从事生产的时间,但这时,工人放假,离开了生产车间。 3.2.5 净生产工时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扣除无效工时后的工时,即等于计划内工时和计划外工时之和。 3.2.6 损失工时 是指停线工时和待料工时的和 3.2.7 正常工作时间 是指按照公司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制),正常状况下一天应该工作的时间(每天8小时工作制)。 3.2.8 正常出勤工时 是指在正常工作日里实际出勤的时间。 3.2.9 加班出勤工时 是指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工作的时间。 3.2.10 实际出勤工时 是指正常出勤工时和加班出勤工时之和。 3.2.11 实际工作时间 是指正常工作工时和加班出勤工时之和。 3.2.12 借入工时 是指某一生产单位从另一生产单位借入的工作时间,该工作时间计入借出者的出勤工时。 3.2.13 借出工时 是指某一生产单位借给另一生产单位的工作时间,该工作时间计入借出者的出勤工时。 3.2.14 完成标准工时 完成标准工时等于“拉线测好机数量”*“标准时间”。其中,“拉线测好机数量”是指个生产单位《生产流程日报表》中的拉线测好机数量,各MODEL之标准时间由IE按照《标准时间规定》制作并发行。 3.3 人员评估指标 3.3.1 综合效率(Overall Efficiency) 综合效率是指生产单位的直接生产工人,修理,及拉长在工作工时里相对于标准的达成率 ∑(拉线测机好机数量*标准时间) * 100% = (正常出勤工时+停工待料工时+加班出勤工时+借入工时-借出工时)(包括工人+修理+拉长) 3.3.2 间接效率(Productive Efficiency) 间接效率是指生产单位的直接生产工人,修理,及拉长在有效工时里相对于标准的达成率 ∑(拉线测机好机数量*标准时间) * 100% = Apr. 3, 02-A0 (正常出勤工时+加班出勤工时-计划外工时-停线工时+借入工时-借出工时)(包括工人+修理+拉长) 3.3.3 直接效率(Direct Efficiency) 直接效率是指生产单位的直接生产工人在有效工时里相对于标准的达成率 ∑(拉线测机好机数量*标准时间) * 100% = (正常出勤工时+加班出勤工时-计划外工时-停线工时+借入工时-借出工时)(包括工人) 3.4 机器评估指标 3.4.1 综合效率(Overall Efficiency) 综合效率是指机器设备在工作的工时里相对于标准的达成率 ∑(机器产出数量*标准时间) * 100% = ( 机器正常工作时间 + 机器加班工作时间 ) 3.4.2 直接效率(Direct Efficiency) 直接效率是指机器设备在有效的工时里相对于标准的达成率 ∑(机器产出数量*标准时间) * 100% = ( 机器正常工作时间 + 机器加班工作时间 )- (计划外工时 + 停线工时) 3.5 计算 3.5.1 每日需计算以下指标:当日综合效率,间接效率,直接效率。 3.5.2 每月需计算以下指标;当月各大生产单位效率统计,工厂效率统计,各生产单位综合效率,间接效率,直接效率月统计,直接效率图,工厂工时管理月统计,工时统计图,主要机器(W/B、SMT、COG)净使用率。 3.5.3 每月应对各大生产单位效率进行跟踪总结 4. 参考文件 4.1. MSP-016-015 《作业标准时间计算法》 4.2. MSP-016-016 《标准时间规定》 5. 运作程序 各生产单位提交《生产流程日报表》 IE计算效率评估中的各指标 IE完成《效率月报》 Apr. 3, 02-A0 6. 记录 序号 1 2 记录名称 效率评估表 南太生产力评估月报 保存单位 IE IE 保存期限 1年 1年 Apr. 3, 02-A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