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熟悉妇女保健指导;熟悉妇女保健服务;了解改善环境条件的方法;了解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
2.能够对妇女实施保健指导,提供保健服务。 3.具有关心与体贴病人的能力。 【目录】
一、改善环境条件 二、加强环境质量监测 三、妇女保健指导 四、妇女保健服务
一、改善环境条件
改善环境条件是指通过工艺技术改革和加强卫生技术措施,降低生活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强度(或浓度),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提高环境质量而言。
环境条件的改善,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环境噪声的控制等。如何预防居室内空气污染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居室环境保健问题。因此①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如注意改造采暖设施,减少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污染室内空气;不在室内吸烟;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装修材料等。②加强居室内通风换气,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是提高居室内空气质量的最佳措施。
二、加强环境质量监测 (一)环境质量监测的概念
环境质量监测,按污染物存在的介质,分为大气、水质、土壤和生物监测等。 (二)生物监测 1.生物监测的意义。
生物监测是指人体生物材料的监测。它是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体液(血、脐带血),分泌物(乳汁唾液),排泄物(尿、粪、呼出气),组织和脏器(脂肪、肌肉、头发、指甲、胎盘及绒毛等)测定其中的污染物或者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2.生物监测项目的选择。 三、妇女保健指导
为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和有效地进行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在妇产科临床和妇女保健工作中,急需开展环境保健指导工作。其具体内容包括:
(一)妇女生活环境条件的询问
进行环境保健指导时,首先需对受诊对象的生活环境条件的现况进行了解。生活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居住环境条件,饮食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及不良嗜好等。
(二)孕前保健指导
孕前保健是由一系列干预措施组成,目的是通过预防和管理,找出并矫正一些影响妇女健康或妊娠结局的生物医学、行为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必须在孕前或孕早期得到矫正的危险因素)并实施干预措施。
1.做好受孕的心理准备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孕育身心健康的后代。 2.建立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在受孕前至少3个月,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孕前戒烟酒、停止养猫,养成不吃生鱼、生肉片的习惯;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注意补充营养;重视叶酸的补充等。
3.注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4.孕前已经存在的疾病,最好经治愈后再怀孕。以免妊娠后治疗,影响胎儿发育和妊娠结局。如有些疾病往往需终止妊娠。
5.计划妊娠时,夫妻双方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发现是否有暂时不适于妊娠的疾病。
(三)孕期保健指导
1.孕期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孕期患病用药问题。
3.关于电磁辐射如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照射等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健问题。
4.孕期营养保健问题孕期膳食应随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和胎儿生长发育的状况而合理进行调配。
5.居室朝向不佳,日照不足时,建议孕妇注意多晒太阳,室内用煤炉采暖时,
应注意预防一氧化中毒等;家中有人吸烟,建议不要在学妇的居室内吸烟:居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使之符合卫生标准
6.孕期应避免去环境嘈杂并且有较强噪声污染的歌舞厅场所;同时也应尽量少去通风条件不够好的影剧院等场所。
(四)目前保健中的几个问题 1.碘营养保健问题 补碘适量。
2.铅负荷的监测问题 儿童保健部门对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十分重视。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齡前儿童,血铅含量超限值的情况很严重。而孕妇、乳母体内铅负荷量的大小,调查资料尚少,还没有孕妇血铅的限值。妇女保健部门,应积极开展此项工作。
3.妇女生殖道感染的问题 加强环境保健是预防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应受到重视。
四、妇女保健服务 (一)妇女保健咨询服务
开展有关环境因素对妇女生殖健康和胎儿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保健的咨询服务。妊娠前后患过病,用过药物,或接触过有毒物质,受过X线照射等,担心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生过畸形儿的母亲,想了解下次生育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生个健康的孩子等,都需要医师给予指导。
开展遗传优生咨询门诊。例如,结婚年龄及婚配的选择;受孕年龄、受孕时机的选择;最佳孕前准备;孕期最佳环境的建立;孕期不利环境的预防等,都是环境保健咨询服务的重要内容。
(二)普及妇女保健知识服务
开展普及环境保健知识服务,对于促进妇女自身以及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医务人员及全民的保健意识,才能动员全社会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妇女生殖健康,促进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妇女保健科研服务
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环境因素与妇女保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常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生殖危害的监测 如目前一些国家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以及开展了自然流产率,早产率,低体重发生率,围产死亡率,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影响生殖健康的情况、特点及条件,为病因探讨及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病历调查 在积累病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病因假说,再经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加以确定。
3.专题研究 对可疑具有生殖毒性的环境有害物质,通过分析流行病学研究,间明因果关系。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同时还进行了人群生物监测与生化遗传指标和生殖发育损伤的相关研究。
4.动物实验 对于一些新合成的化合物和药品,由于缺乏其对人类生殖危害的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受到限制,可以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获得有关资料。例如建立动物模型,控制实验条件,观测剂量效应,易于得到明确的因果关系等。通过动物实验及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最终确定其对胎儿、婴儿发育影响的病因学意义,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应用环境因素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如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研究;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的研究;疫苗预防微生物感染的研究等。这些科研成果已应用到妇女保健服务中。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急需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科研,并不断扩大科研成果及其服务范围。
【达标测试】
一、思考题
1.改善环境条件的方法有哪些? 2. 妇女保健指导措施包括哪些? 3. 妇女保健服务主要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