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用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2)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矛盾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哲学意义。
材料一,答案要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就是斗争性,统一就是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矛盾学说,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这一思想掩盖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制度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二答案要点: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这个最大的实 际出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谐社会建设要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相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防止并克服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错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请回答: (1)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依据。 (2)坚持求真务实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1)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依据主要是认识运动辩证发展过程的原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求真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即在实践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务实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即把从事物中求得的真理,用以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并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和预想的结果。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视求真,但更重视务实,因为只有认识运动中的第二次飞跃,才能检验所求之真,才能实现求真的目的。
(2)求真务实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认识与实践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提高理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过
程。
1、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发展先进文化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表现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先进文化能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素质;先进文化能够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2、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而且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材料3与材料1、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答案要点:
材料1、2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
律是可以为人们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材料1的作者孔德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 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
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而编撰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他与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其固
定的秩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它。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