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寿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来源:抵帆知识网
[J嘎 文章编号:1672—5050(2011)11-0066—03 山西煤炭sHAN×l coAL 第31卷第11期 寿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王宪峰 (山西省忻州市煤田地质勘探队,山西摘忻州034000) 要:介绍了寿阳县主要地质灾害的四种类型以及发育特征,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得出结论:寿阳县地 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内在在因素控制,以及大气降水、地表水、 采矿、边坡开挖等人为外在因素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表1 地质灾害类型统计表 统计项目 滑坡/处 8 崩塌/处 37 地面塌陷/处 合计/处 45 90 1地质灾害发育概况 寿阳县境内四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沟壑纵 横,是山间盆地。整个地形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 县西北部、北部与南部较高,东西两边河流出境处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合计/处 所占百分比/% 7 15 15.46 0 37 38.14 0 45 46_39 7 97 1O0 最低。全境平均海拔1 200 1TI左右,山地均在海拔 1300 m以上,最高峰为西北部的鹿泉山,海拔 1748。9 m,最低点为西南部西洛镇潇河河谷,海拔 813 m,境内地貌划分为中山区、黄土丘陵区、河谷 区等3个区、5个亚区。 l5处,占l1.7%。大多数分布在较大沟谷的两侧和 公路两旁,由于流水冲刷坡脚或筑路开挖坡脚,使 软弱层(面1裸露,因地下水作用而形成滑动面,导 致山体失稳下滑。县内滑坡以基岩滑坡为主,占滑 寿阳县地质灾害(隐患)有滑坡、崩塌、不稳定 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共 坡总数的93.3%,且都为碎屑岩滑坡,黄土滑坡仅 占6.7%。滑坡埋深皆为中深层。滑坡规模以中型 128处,其中滑坡15处、崩塌34处、不稳定斜坡35 处(潜在滑坡6处、潜在崩塌29处)、地面塌陷35 处、地裂缝9处。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已发生 为主,占66.7%,其次是大型,占33.3%。 2.2崩塌 研究区内崩塌共34处,占26.6%,其中切坡诱 发的崩塌占总数的88.2%,主要是在山区和丘陵 区修路、开挖坡脚所致,对公路造成威胁。自然崩塌 占总数的11.8%,主要分布在丘陵区村庄的沟谷 两侧,对村庄房屋造成威胁。据调查,县内崩塌皆系 崩坠崩塌,一般在雨季和冰雪消融季节。崩塌岩土 块脱离岩土体向下坠落,虽无明显的预兆,但活动 周期比较明显,活动时间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每一 的地质灾害点97处,其中滑坡15处,占总数的 15.46%,崩塌37处,占总数的38.14%,地面塌陷 (含采煤地裂缝)45处,占总数的46.39%;人为因 素灾害点9O个,占比92.78,占绝对多数。地质灾害 类型统计表,如表1所示。 2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根据以上概况,寿阳县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 次活动规模并不大,其影响是逐年累计的。当崩塌 体威胁到公路或村庄房屋时,人们可事先治理或避 让,只要对其认真防治,不易出现重大突发性灾害, 造成人员伤亡的惨剧。 类型有四种,分别是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含采煤 地裂缝)、不稳定斜坡。 2.1滑坡 滑坡是研究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共 收稿日期:2011-08~15 作者简介:王宪峰(1970一),女,山西五台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地质勘探工作。 第31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山西煤炭SHANXl COAL Vo1.31 NO." Nov.2011 2.3地面塌陷(含采煤地裂缝) 县内地面塌陷与地裂缝主要是由煤矿地下采 空区塌陷诱发的,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与丘陵区的 接合部位,即煤层的浅埋区。在这里由于煤层埋藏 浅,地下煤层开采后采空区顶板冒落,地层发生变 形移动,并波及地表,在采动范围内发生地面变形, 产生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使耕地严重受损,居民房 屋遭到破坏。 (1)地面塌陷。区内地面塌陷共35处,占27.3 %,均为地下煤层开采诱发的冒顶型塌陷,规模以 中小型为主,大型少见。主要发育特征为:陷坑单体 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少数为长条形;坑口直径为 0.2 m一6.5 m,一般为0.8 m~3.0 m;陷坑深度为0.3 m~6.0 m,一般为0.5 m~3.0 m;长轴方向多为北东 向、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少见。陷坑群体排列形 式多为长列式。塌陷土层时代为第四系中、上更新 统,土性为亚砂土、亚黏土。塌陷始发时间最早为 1973年,多数始发于1980年以后。地面塌陷已有 灾害损失为:损坏砖木结构房屋218间,窑洞40 孔,耕地363.3 hm ,水井30眼;潜在灾害预测损失 为:砖木结构房屋2 283间、窑洞1 233孔,耕地 4 971 hm ,林地16.7 hm ,水井61眼,受威胁人口 达10 821人。 (2)地裂缝。区内地裂缝共9处,占7.0%,均 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规模为大、中型。主要发育特 征为:单缝形态多为折线型,直线型少见,延伸方向 多为北东、北西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少见;倾向南 东、南西、北西,倾角为65。~85。,性质为拉张裂 缝;长度一般为50 m~2 000 ITI,宽度一般为0.1 m 1.2 m,可见深度为0.1 m~3.0 m。由于耕地中的 地裂缝大多已填平,所见裂缝长为200 m 300 m。 群缝排列形式为平行或斜列式,少者2 3条,多者 几十条。地裂缝始发时间最早为1973年,多数始发 于1980年以后。地裂缝已有灾害损失为:损坏砖木 结构房屋157间,窑洞2O孔,耕地6.1 hmz,林地4 hm2;潜在灾害预测损失为:砖木结构房屋2 600 间,窑洞1 255孔,林地28.5 hm2,水井39眼。 2.4不稳定斜坡 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交通繁忙的太旧高速 公路、石太铁路两侧,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据调 查,县内发现的不稳定斜坡有35处,占27.3%。按 动力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潜在滑坡,二是潜 在崩塌。 (1)潜在滑坡。潜在滑坡共6处,均为开山筑 路、开挖坡脚所致,占不稳定斜坡总数的17.1%。物 质组成主要为二叠系和三叠系碎屑岩,临空面有软 弱层裸露,控制面结构类型为节理面、层理面和层 面,斜坡坡度为60。 75。,地层倾角6。~1 5。,可 能发展为滑坡或滑塌、如韩坡潜在滑坡 (045400—069)、张净西潜在滑坡(045408—074)、晓庄 东北潜在滑坡f045408—081)、白头沟潜在滑坡 (045402—092),芦家庄东北潜在滑坡(045401—097) 和东草庄村北潜在滑坡(045407—102)等,对长约 700 m的铁路和长约1 100m的公路构成威胁。 (2)潜在崩塌。潜在崩塌29处,均为开山筑路、 开挖坡脚或河流冲刷坡脚所致,占不稳定斜坡总数 的82.9%。物质组成主要为二叠系、三叠系碎屑岩 和第四系松散岩类,控制面结构类型为节理面,斜 坡坡度为70。一85。,可能发展为崩塌。如阳坡底 潜在崩塌、小南沟潜在崩塌、武家西潜在崩塌、张净 南潜在崩塌、和尚足北潜在崩塌等,对长约3.95 km 的铁路和长约13.45 km的公路构成威胁。 3 寿阳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的划分 根据寿阳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区分 布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区域发育强度的特点, 将寿阳县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以及一 般防治区等3个等级的防治区以及9个防治亚区。 分区结果如表2所示。 3.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内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遵循“以防为主,避让和 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分以下内容进行。 3.2.1监测预警工程 在近期规划期内,矿山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监测 体系,对本矿区及周边影响地区可能发生的滑坡、 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定期监测, 并逐步完善监测网络。开采矿产资源等活动造成突 发地质灾害时,矿山企业应当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3.2.2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 根据寿阳县地质灾害灾情,优先安排对人居安 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治理效益显著 67 山西煤炭SHANXI COAL 第31卷第11期 表2寿阳县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 防治区 代号 防治亚区 平头~南燕竹~解愁重点防治亚区 代号 A1 威胁的大型滑坡变形体,以投资较小的监测工作来 弥补是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有效的监测既可对 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又可为是否治理和如 何治理提供设计依据,尤其是用监测的手段对滑坡 等变形体进行有效的监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 的方法,目前已逐步被一些政府官员和业主所接受 重点防 治区 A 阳坡底一南燕竹重点防治亚区 西洛~马首~尹灵芝重点防治亚区 羊头崖~松次塔重点防治亚区 A2 A3 B1 次重点 B 秦家山~蔡庄水库次重点防治亚区 苍鹭保护区一普光寺次重点防治亚区 界碑山~尹灵芝次重点防治亚区 B2 B3 B4 C1 并推崇。他们也意识到用工程手段进行整治后应该 用监测数据来验证,否则是盲目的。地质灾害的发 生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只要防治管理措施得当, 就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生。 防治区 一般防 治区 C 北神山~双凤山~高邱山一般防治亚区 戈山~鸭子岩岭~霍神山一石雨山一般防治亚区 C2 4结论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010年一2011年安排搬迁避 让工程4项,具体为宗艾避让搬迁治理工程、郑家 庄避让搬迁治理工程、段王村避让搬迁治理工程、 独壁村避让搬迁治理工程。 3.2.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寿阳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 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内在在因 素控制,以及大气降水、地表水、采矿、边坡开挖等 人为外在因素影响。首先,寿阳县夹在系舟山、太岳 山、太行山之间,四周环山,中间丘陵起伏,沟壑纵 2012 2019年安排地质灾害治理工程6项, 分别为:罕山地面塌陷工程治理、独壁地面塌陷工 横,地形高差大,沟深坡陡,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 条件之一。其次,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很 明显,其引起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寿阳县北部的 坪头、平舒、宗艾、温家庄等乡镇;建筑及修路切坡 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羊头崖、尹 灵芝、马首、南燕竹、上湖、松塔、温家庄等褶皱侵蚀 中山、黄土覆盖褶皱侵蚀低中山区。由于铁路和公 程治理、康家庄地面塌陷工程治理、段王村地面塌 陷工程治理、(榆次一昔阳)羊头崖段潜在崩塌、滑 坡治理、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张净段崩塌、滑坡 治理。 3.2.4对于未采取工程措施的地质灾害体 对于一些未经治理、而又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 灾害体,监测也是十分必要的。一些暂时没有资金 进行工程整治但又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较大潜在 路建设开挖坡脚可引发滑坡和崩塌,所以铁路和公 路两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地段,石太铁路、太 旧高速公路、榆赞公路等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段。 Geological Disaster Development and Prevention in Shouyang WANG Xian-feng (Xinzhou Coal Fiel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am,Xinzhou Shanxi 034000) Abstract:Four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s in Shouyang are introduc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The disasters are caused by interior ge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formation lithology,and tectonics,exterior factors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water,and human factors like mining and excavation. 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preventive measures 编辑:刘新光 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