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灸治疗学习题急性病症

来源:抵帆知识网
第八章 急性病症

第一节 高热 一、填空题

1.高热以口温在 39℃ 、肛温在38.5℃ 以上为准。 2.治疗风寒束表之高热,町在基础方上加灸风池 风门等穴。

3.治疗高热症见肌肤丹痧者,可在基础方上加血海 膈俞 委中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4.治疗发热之热在营血者,可在基础方上加曲泽 委中 神门 中冲以清营凉血、开窍醒神。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穴位中能宣散一身阳热之气的穴位为( ) A 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能宣散一身阳热。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外关 E.风池 2.在治疗高热的处方中能宣肺解表、清泻阳明实热的穴位为( B 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能宣肺解表,清泻阳明实热。 )

A.大椎 B.曲池 C.内关 D.外关 E.风池 3.下列穴位在治疗高热症中能宣达三焦气机、疏散风热的为 D 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通阳维脉,可宣达三焦气机、疏散风热

A.大椎 B.曲池 C.合谷 D.外关 E.风池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高热 D 内关无退热作用 A.合谷 B.大椎 C.外关 D.内关 E.曲池

5.治疗高热风寒型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风池、风门可散寒解表 A.风池、风门 B.尺泽、鱼际 C.内庭、支沟 D.风池、神门 E.水沟、素髎

6.尺泽、鱼际、少商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一型发热( ) B 三穴可清热宣肺利咽

A.风寒束表型 B.风热壅盛型 C.热在气分型 D.热人营血型 E.疫毒熏蒸型

7.内庭、十二井、支沟可用于治疗下列哪一型发热( ) C 三穴可通腑泻热、清解阳明

A.风寒束表型 B.风热壅盛型 C.热在气分型D.热入营血型 E.疫毒熏蒸型 (二)B型题

A.风池 B.尺泽 C.内庭 D.素髎 E.外关 1.治疗高热因于风寒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风池可散寒解表 2.治疗高热因于风热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尺泽属肺经,为合穴,可清热宣肺利咽

3.治疗高热因于气分热盛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以通腑泻热C 内庭为阳明经荥穴,可通腑泻热。

4.治疗高热见神昏谵语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以开窍泻热D 素髎为督脉穴,善开窍泻热 (三)D型题

1.治疗高热出现肌肤丹痧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B、E 刺血海、委中以清热解毒、凉血上血

A.尺泽 B.血海 C.神门 D.十宣 E.委中 2.下列治疗高热的穴位中,属于同名经配穴法的是A、B 曲池、内庭分别属手、足阳明经穴

A.曲池 B.内庭 C.大椎 D.委中 E.膈俞

3.下列治疗高热的穴位中,属于表里经配穴法的是C、E 尺泽属肺经,合谷归大肠经

A.血海 B.外关 C.尺泽 D.委中 E.合谷 (四)X型题

1.治疗高热的针灸基础方包括A、C、D、E 曲泽偏于清营凉血( ) A.大椎 B.曲泽 C.曲池 D.合谷 E.外关 2.高热的基本病机有( ) A、B、C、D、E

A.风寒束表 B.风热壅盛 C.热在气分 D.热入营血 E.疫毒熏蒸

3.治疗高热见神昏谵语者,可加( )以开窍泻热 A、B、C 膈俞、血海清血分热,无开窍作用

A.水沟 B.素髎 C.十宣 D.膈俞 E.血海 三、改错题

在治疗高热时多用针法,有时也可用灸法。只针不灸 高热不宜灸。 四、简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高热的治则。清热泻火,热入营血者清营凉血,疫毒熏蒸者泻火解毒,只针不灸,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高热的基本处方。大椎、曲池、合谷、外关 五、问答题

l.试述治疗高热的针灸操作。各腧穴均常规针刺,用泻法,留针0.5—1小时,间歇行针。大椎、尺泽、曲泽、十二井穴、委中、十宣点刺出血。风寒证可加灸风门、风池、大椎。每日治疗2-3次。

2.如何运用耳针治疗高热? 取耳尖、神门、耳背静脉、肾上腺。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浅刺,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3.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高热? 取曲池、风门、足三里。选用柴胡注射液、银黄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液,每次每穴注射1—2ml,也可选用维生素0.3-0.5ml双风池穴注射。

4.在针灸治疗高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灸退热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处理高热的措施之一。但应杳明病因,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效果不显者应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高热汗多者应多饮糖盐水,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忌油腻、辛辣厚味、鱼虾。 六、病案分析题

杜某,男,26岁。2001年11月3日初诊。

患者从昨口起发热、头痛,骨节酸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咽喉微痒。检查:体温39℃,心肺(—),咽部微充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8000八nln3。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诊断:发热。 证型:风寒证。 治则:祛风散寒,宣肺解表,以针为土,泻法。 处方:风池、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方义:风寒外束,邪客卫表,故取风池、外关、合谷祛风解表;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能宣通阳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配合谷可宣肺解表、清泻阳明。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通于阳维脉,可宣达三焦气机,疏散表邪。

第二节 中 暑 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中暑,以 针刺 为主,用 泻 法。

2.中暑是盛夏季节突发于 高温 环境中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3.针灸治疗中暑神志昏迷可加水沟 十宣以清热开窍醒神。 4. 内关为手厥阴经的络穴,又通于奇经八脉的阴维脉 。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中暑头晕头痛,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C 太阳为局部取穴,善治头晕头痛)

A.足三里 B.太白 C.太阳 D.三阴交 E.气海 2.下列各项中除( E 阳辅不能治疗中暑 )外,都能治疗中暑 A.大椎 B.内关 C.合谷 D.曲泽 E.阳辅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中暑手足抽搐B 二间不能治疗中暑手足抽搐 A.太冲 B. 二间 C. 合谷 D.阳陵泉 E.百会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中暑神志昏迷C 阳陵泉治筋病,不宜用 A.曲泽 B.内关 C.阳陵泉 D.水沟 E.十宣 5,下列腧穴中通阴维脉又善治胃、心、胸疾病的穴位是( ) .C 内关通阴维脉

A.公孙 B.列缺 C.内关 D.照海 E.中脉 6.针灸治疗中暑出现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D 公孙、中脘可和胃止呕

A.三阴交、胆俞 B.太白、太溪 C.关元、气海 D.公孙、中脘 E.内庭、陷谷 (二)B型题

A.关元、气海 B.头维、太阳 C.中脘、公孙 D.劳宫、涌泉 E.曲池、委中

1.针灸治疗中暑阴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关元、气海可益气扶正祛

邪,治疗中暑阴证

2.针灸治疗中暑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可在基础方亡再加( ) A 关元、气海可益气敛阴、回阳固脱,治疗中暑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3.针灸治疗中暑头晕头痛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头维、太阳可解热止痛,能治疗中暑头晕头痛 (三)D型题

1.中暑的针灸治则是( ) B、D

A.针灸并用 B.以针为主 C.只灸不针 D.泻法 E.平补平泻

2.针灸治疗中暑阳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D 内庭、陷谷可清泻阳明,治疗中暑阳证

A.肾俞 B.内庭 C.风府 D.陷谷 E.风门 3.针灸治疗中暑出现手足痉挛或抽搐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表里经配穴( ) C、E 太冲屑肝经,阳陵泉属胆经,为表里经配穴法,有熄风止痉作用 A.肺俞 B.太渊 C.太冲 D.合谷 E.阳陵泉 4.针灸治疗中暑重症,可在基础方上再加清泻营血暑热的合穴是( ) A、D 曲池、委中能清泻营血暑热

A.曲池 B.足三里 C.阴陵泉 D.委中 E.阳陵泉 (四)X型题

1.治疗中暑的基本处方包括( ) A、B、C、E 三阴交无清热解暑作用 A.百会 B.内关 C.合谷 D.三阴交E.曲泽

2.中暑的治则是( ) A、D、E 治疗中暑的治则是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以针为主,泻法

A.清泻暑热 B.平补平泻 C.只灸不针 D.泻法 E.解暑

宁心

3.治疗中暑时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的腧穴是ABE 大椎、百会、太阳、印堂、曲泽、十宣用三棱针刺血可以泻热

A.大椎、百会 B.太阳、印堂 C.合谷、足三里 D.阳陵泉、关元 E.曲泽、十宣 三、改错题

针刺治疗中暑全部用泻法。阳证用泻法,阴证加用灸法或温针灸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中暑的治则。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以针刺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中暑的基本处方百会、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暑的操作方法。百会、大椎、太阳、印堂、十宣、曲泽、委中可用三棱针刺络出血;其他腧穴常规针刺,泻法;中暑阴证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加用灸法或温针灸。

2.如何运用温熨法治疗中暑阴证? 取温热适度又能熨敷的物品如热毛巾、热水袋、布包热土、炒盐等,温熨、热敷腹部或关元、神阙等穴

3.怎样用耳针治疗中暑?取耳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心、枕。毫针浅刺,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耳尖点刺出血 六、病案分析题

赵某,男,28岁,工人。2000年7月5日初诊。

患者半小时前在高炉前工作中,突然出现心慌、头晕,猝然昏倒。现在症状:身热多汗,心慌、头晕,烦渴,胸闷恶心,疲乏无力,面红。检查:体温38C,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高温作业,复感暑热之邪,郁于肌表,阻遏气机。

诊断:中暑。 证型:中暑轻症。 治则:清泄暑热、解暑宁心,以针为主,泻法。

处方:百会、大椎、合谷、内关、曲泽。

方义:百会、大椎属督脉经穴,督脉为诸阳之会,町通阳泻热;阳明主肌表,取阳明经原穴合谷疏泄阳明热邪;内关为手厥阴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功擅清心除烦、宽胸理气、和胃止呕;曲泽为手厥阴经的合穴,长于清营血之热而解暑。诸穴合用,共奏清泻暑热、解暑宁心之功。 第三节 抽 搐 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抽搐实证用 泻 法;虚证用 平补平泻 法。

2.抽搐的发生与心、肝、脾有关,而 与肝 的关系最为密切。 3.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 足厥阴肝 经的原穴,两穴相配称为四关穴 。

4.针灸治疗抽搐风邪甚者,宜加 风府 风门 、 以祛风止痉。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抽搐风邪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 风府可祛风止痉;足三里、太白、三阴交、气海可健脾益气

A.足三里 B.太白 C.风府 D.三阴交 E.气海 2.治疗肝肾阴虚型抽搐,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肾俞可补益肝肾;涌泉、风府、劳宫用于实证,气海用于补气。

A.肾俞 B.涌泉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气血虚弱型抽搐 E 劳宫可泻热止痉,多用于实证

A.三阴交 B.气海C.合谷 D.阳陵泉 E.劳宫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抽搐 B 阳辅不用于治疗抽搐 A.筋缩 B.阳辅 C.合谷 D.阳陵泉 E.劳宫 5.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补盗肝肾C 阳陵泉多用于治疗实证 A.三阴交 B.太溪 C.阳陵泉 D.肝俞 E.肾俞 (二)B型题

A.肾俞 B.涌泉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1.治疗热壅椹型抽搐,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D 劳宫可泻热止痉 2.治疗肝肾阴虚型抽搐,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肾俞可补益肝肾 3.治疗气血虚弱型抽搐,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E 气海可益气 (三)D型题

1.热毒壅盛型抽搐的针灸治则是( ) B、D 热毒壅盛为实证,宜只针不灸;实证用泻法

A.针灸并用 B.只针不灸 C.只灸不针 D.泻法 E.平补平泻

2.治疗抽搐风邪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E 风府、风门可祛风止痉 A.肾俞 B.涌泉 C.风府 D.劳宫 E.风门 3.阳陵泉是( ) C、D 阳陵泉是筋会穴又是胆经的合穴 A.井穴 B.荥穴 C.筋会穴 D.合穴 E.输穴 (四)X型题

1.治疗抽搐的针灸基本处方包括( ) A、B、C、D 劳宫用于热毒壅甚 A.筋缩 B.太冲 C.合谷 D.阳陵泉 E.劳宫 2.肝肾阴虚型抽搐的针灸治则是( ) B、E 肝肾阴虚型抽搐的治则是平补平泻和补益肝肾

A.针灸并用 B.平补平泻 C.只灸不针 D.泻法 E.补益肝肾

3.治疗抽搐常用的四关穴包括( ) D、E

A.外关 B.内关 C.关元 D.合谷 E.太冲 三、改错题

针刺治疗抽搐虚证用补法。平补平泻 虚风内动当平补平泻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抽搐的治则。 熄风止痉,只针不灸,实证用泻法,虚证平补平泻。

2.试写出针灸治疗抽搐的基本处方。水沟、大椎、筋缩、太冲、合谷、阳陵泉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抽搐的操作方法。 热极生风者用强刺激、泻法,中冲可点刺出血;风府、风门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脊髓和肺尖;虚风内动者中等强度刺激,平补平泻。抽搐频繁者可每日治疗2-3次。

2.怎样用耳针治疗抽搐? 取肝、肾、皮质下、神门、脑干。毫针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或埋针数小时

3.如何运用电针治疗抽搐? 取合谷、太冲、阳陵泉等穴,常规操作。用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20~30分钟

4.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抽搐? 取合谷、太冲、阳陵泉、曲池、三阴交等,每次选2~3穴,用地龙注射液,每穴注射0.5一lml。

六、病案分析题 罗某,女,8岁,学生。2000年8月5日初诊。 患儿1天前突然出现高热,神昏谵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现在症状: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壮热,头痛,大汗出。检查:体温40℃,胸背有瘀点,口唇青紫,舌绛,脉弦细。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热极生风,肝风内动。 诊断:抽搐。 证型:热极生风证。 治则:清热凉血,熄风止痉,只针不灸,用泻法。 处方:水沟、大椎、筋缩、太冲、合谷、阳陵泉、劳宫。

方义:督脉总督诸阳经,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取水沟、大椎、筋缩清热熄风、通络止痉;合谷为大肠经原穴,有祛风之功;肝主筋,太冲为肝经原穴,有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与合谷相配称为“四关”,为镇痉宁神、平肝熄风的重要组穴;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和筋会穴,可镇肝熄风、缓解痉挛;劳宫可泻热凉血止痉。

第四节 昏 厥

一、填空题

1.三棱针刺血适用于治疗昏厥 实 证;灸法适用于治疗昏厥虚证。 2.昏厥的病位在 脑 ,涉及五脏六腑,而与肝 尤为密切。 3.寒厥灸 神阙 关元、 可温阳散寒。

4.治疗血厥实证配 行间 可引降肝火,或配 涌泉 导血下行。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气厥实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 太冲可疏肝理气 A.足三里 B.太白 C.太冲 D.三阴交 E.气海

2.治疗痰厥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丰隆町开窍豁痰 A.肾俞 B.丰隆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寒厥C 合谷无温阳散寒作用 A.神阙 B.关元 C.合谷

D.百会 E.水沟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热厥B 关元无泻热启闭作用 A.大椎 B.关元 C.中冲 D.百会 E.水沟

5.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开窍启闭,治疗牙关紧闭B 关元无开窍启闭作用

A.下关 B.关元 C.合谷 D.百会 E.水沟

6.水沟、百会、内关、大椎、中冲宜用于治疗( ) E 本组穴位具有泻热启闭的作用 A.气厥 B.血厥 C.痰厥 D.寒厥 E.热厥 (二)B型题 A.行间 B.神阙 C.风府 D.丰隆 E.气海

1.治疗寒厥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神阙可温阳散寒 2.治疗气厥实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行间可疏肝理气 3.治疗血厥实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行间可引降肝火 (三)D型题

1.昏厥虚证的针灸治则是( ) A、D A.针灸并用

B.只针不灸 C.只灸不针 D.补法

E.三棱针点刺出血

2.治疗气厥实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 A、C 太冲、行间可疏肝理气

A.太冲 B.涌泉 C.行间 D.劳宫 E.风门 (四)X型题

1.治疗昏厥的针灸基本处方包括( ) B、D、E A.筋缩 B.水沟 C.合谷 D.百会 E.内关

2.昏厥实证的针灸治则是( ) C、D A.针灸并用 B.平补平泻 C.只针不灸 D.泻法

E.只灸不针

3.治疗昏厥同时针刺的“五心穴”是( ) B、C、D 百会、双涌泉、双劳宫称为“五心穴” A.中脘 B.涌泉 C.劳宫 D.百会 E.内关 三、改错题

治疗昏厥虚证宜只用灸法。针灸并用,重用灸法 针法可苏厥开窍,灸可补益气血、温阳散寒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昏厥的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用灸法,补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昏厥的基本处方。水沟、百会、内关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昏厥的操作方法。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涌泉、双劳宫);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用灸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2.如何运用指针治疗昏厥? 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3.如何运用三棱针治疗昏厥? 昏厥实证取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4.怎样用耳针治疗昏厥? 取心、脑、神门、下屏尖、下脚端。每次选2~3穴,实证用强刺激,虚证用弱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捻转1次。 六、病案分析题

朱某,女,48岁。1999年8月12日初诊。

因与家人争吵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握拳,呼吸气粗,手足厥冷,脉伏。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内伤情志,气机逆乱。 诊断:昏厥。 证型:气厥实证。 治则:苏厥开窍,疏肝理气,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水沟、百会、内关、太冲、行间。

方义:本病病位在脑,督脉人络于脑,总督诸阳,水沟、百会为督脉经穴,是醒脑开窍之要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醒神宁心。三穴相配治疗昏厥,其苏厥开窍之功相得益彰。太冲、行间可疏肝理气。

第五节 虚 脱

一、填空题

1.虚脱治则为 回阳固脱调节阴阳 ,针灸并用, 重灸,补法 。 2.针灸治疗虚脱取任脉 督脉经穴为主。

3.针灸治疗虚脱汗出多者取合谷 复溜穴敛汗固脱。

4.重灸能补益升提人体阳气、防止虚脱的穴位是百会 。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阴脱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E 太溪可养阴固脱) A.足三里 B.太白 C.太冲 D.风府 E.太溪

2.治疗虚脱兼二便失禁,可在基础方上再加(A 肾俞可补肾固涩 ) A.肾俞 B.丰隆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3.下列各项中除( ) A.神阙 B.关元 C.合谷 D.百会 E.命门

4.下列各项中除( )阳脱

A.曲池 B.关元 C.足三里 D.百会 E.气海

5.下列各项中除( ) A.下关 B.关元 C.命门 D.百会 E.气海 (二)B型题 A.复溜 B.太溪

外,都能治疗虚脱汗出肢冷C 合谷不能温阳救逆 外,都能治疗阳脱A 曲池可清泻阳明,不能治疗外,都能温阳救逆A 下关不能温阳救逆 C.风府 D.劳宫 E.气海

1.治疗阳脱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E 气海可益气固脱 2.治疗阴脱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太溪可养阴固脱

3.治疗虚脱汗出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复溜可敛汗固脱 (三)D型题

1.虚脱的针灸治则是( ) A、D A.针灸井用 B.只针不灸 C.只灸不针 D.补法 E.泻法

2.治疗阴脱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D 涌泉、太溪可养阴固脱 A.太冲 B.涌泉 C.太白 D.太溪 E.太阳

3.下列哪两穴系于元气,阴中有阳,重灸有回阳固脱复脉的作用( ) B、E 神阙、关元属于任脉腧穴,系于元气,阴中有阳,重灸有回阳固脱复脉的作用

A.筋缩 B.神阙 C.合谷 D.百会 E.关元

4.治疗虚脱汗出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E 复溜、合谷可敛汗固脱

A.复溜 B.涌泉 C.太白 D.太溪 E.合谷

(四)X型题

1.虚脱的剖灸治则是( ) A、C、E A.针灸并用 B.平补平泻 C.补法 D.泻法 E.重灸

2.属于治疗虚脱基本处方用穴的是( ) B、D、E 治疗虚脱的基本处方是素髎、神阙、百会、关元 A.筋缩 B.神阙

C.合谷 D.百会 E.关元 三、改错题

治疗虚脱只用重灸法。宜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虚脱的治则。回阳固脱、调节阴阳,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虚脱的基本处方。素髎、百会、神阀、关元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虚脱的操作方法。素髎强刺激,泻法;关元、气海、大椎、百会以灸为主;神阙隔盐灸;余穴针用补法,或温针灸

2.如何运用指针治疗虚脱? 取水沟、内关、神门等穴,以拇指按压1~3分钟

3.怎样用灸法治疗虚脱? 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百会,用艾条悬灸30~60分钟;或重灸“五心穴”,至神醒脉复

4.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虚脱? 取关元、足三里,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每穴1ml 六、病案分析题

张某,女,2日岁。1999年10月21日初诊。

因产后大出血,呼吸微弱,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手足厥冷。检查:血压70/40mmHg,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大失血,阴阳离绝。 诊断:虚脱。 证型:阳脱。 治则:回阳益气固脱,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处方:神阙、关元、素、百会、气海、足三里。

方义:任脉维系一身之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取任督:脉穴为主调节阴阳以防离绝。神阙、关元二穴系于元气,阴中有阳,重灸有回阳固脱复脉的作用;素有醒脑和振奋阳气的作用;百会为诸阳之会穴,重灸能补益升提人体阳气,防止虚脱;气海、足三里可益气固脱。

第六节 心绞痛

一、填空题

1.针灸治疗心绞痛实证用 泻法,虚证用 补法。 2.心绞痛处方以 手厥阴心包 经穴和相应募穴为主。 3.治疗心绞痛呼吸急促者可加天突 孔最以理气止痛。

4.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郄穴 分别是 、郄门 阴郄 。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心绞痛气滞血瘀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 太冲、膈俞能行气化瘀。

A.足三里、脾俞 B.太白、太冲 C.太冲、膈俞 D.三阴交、合谷 E.太溪、血海

2.治疗心绞痛痰湿闭阻型,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 丰隆、中脘能化痰除湿

A.肾俞、脾俞 B.丰隆、中脘 C.风府、风门 D.劳宫、涌泉 E.气海、关元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心绞痛E 太冲、膈俞可行气化瘀 A.内关 B.郄门 C.阴郄 D.命门

E.巨阙

4.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心绞痛心肾阳虚者C 关元、足三里用于健脾益气,不宜用 A.心俞、肾俞 B.厥阴俞、阴郄 C.关元、足三里 D.巨阙、内关 E.郄门、膻中

5.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心绞痛心脾两虚者B 中极、阳陵泉一般不治疗心绞痛 A.心俞、脾俞 B.中极、阳陵泉 C.阴郄、足三里 D.巨阙、内关 E.郄门、膻中 (二)B型题

A.心俞、脾俞 B.太溪、肾俞 C.丰隆、中脘

D.劳宫、合谷

1.治疗心绞痛心脾两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A 心俞、脾俞可补养心脾

2.治疗心绞痛痰湿闭阻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C 丰隆、中脘能化痰除湿

3.治疗心绞痛气滞血瘀者,可在基础 方上再加( ) E.太冲、膈俞

(三1 D型题

1.治疗心绞痛的治则包括( ) A、E 治疗心绞痛的治则是针灸并用,泻法,体虚者用补法 A.针灸并用 B.只针不灸 C.只灸不针 D.平补平泻 E.泻法

1.治疗心绞痛心脾两虚者,可在基础方上再加( ) B、E 心俞、脾俞为背俞穴,能补养心脾 A.肝俞 B.心俞 C.肾俞 D.小肠俞 E.脾俞 (四)X型题

1.治疗心绞痛的针灸基本处方包括( ) A、B、C、E 合谷无此作用 A.内关 B.郄门 C.阴郄 D.合谷 E.膻中

2.心绞痛的针灸治则是( ) A、B、C、D、E A.针灸并用 B.体虚者用补法 C.行气通阳。 D.泻法

E.化瘀止痛

3.治疗心绞痛宜取的郄穴是( ) B、C 郄门、阴郄分别是心包经和心经的郄穴,功善行气通络、化瘀止痛 A.孔最 B.郄门 C.阴郄 D.温溜 E.梁丘 三、改错题

针灸治疗心绞痛只用泻法。宜针灸并用,泻法,体虚者用补法 四、简答题

1.简述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治则。行气通阳、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体虚者用补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心绞痛的基本处方。内关、郄门、阴郄、膻中、巨阙 五、问答题

1.试述针灸治疗心绞痛的操作方法。巨阙及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一般用泻法;体虚者用补法,可重用灸法以温通脉络。发作期每日治疗2次,间歇期可2日治疗1次。

2.如何运用指针治疗心绞痛? 取心俞、厥阴俞、膈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每次选3—4穴i用拇指掐按每穴3~5分钟。

3.怎样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心绞痛? 取七厘散少许,撒于麝香虎骨膏上,敷贴于膻中、巨阙、心俞、厥阴俞等穴。2日1次

4.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心绞痛? 取郄门、心俞、厥阴俞、足三里等穴。每次选2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每穴2ml。每日1次。 六、病案分析题

严某,男,68岁。199Q年12月11日初诊。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经常左侧胸前区烬痛。10分钟前突然出现心痛彻背,喘不得卧,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检查:血压160/95mmHg,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迟。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寒邪入侵,胸阳闭阻。 诊断:心绞痛。证型:寒邪凝滞证。 治则:散寒通阳止痛,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内关、郄门、阴郄、膻中、巨阙、神阙、关元。

方义: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郄门、阴郄分别是于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功善行气通络、化瘀止痛;巨阙、膻中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的募穴,可活血化瘀、镇静宁神,且气会膻中,取之可行气通阳、化瘀止痛;灸神阙、关元能散寒止痛

第七节 胃肠痉挛

一、填空题 1.《四总穴歌》云:“肚腹 三里留

2.药物敷贴法治胃痛最好将药袋置于 肚脐 部位。

3.上巨虚、下巨虚分别是大肠 经和 小肠 经的下合穴。

4.针灸治疗饮食积滞之胃肠痉挛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建里 公孙 、 以消食和胃。

5.针灸治疗寒客胃肠之胃肠痉挛可在基础方加用 神阙 关元 、 以温中散寒。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穴位是( ) B 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

《四总穴歌》云:“肚腹三里留”,胃肠有疾当为首选 A.中脘 B.足三里 C.合谷 D.梁丘 E.天枢

2.在治疗胃肠痉挛中,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的穴位是( ) D 梁丘为胃经郄穴,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 A.中脘 B.足三里 C.合谷 D.梁丘 E.天枢

3.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胃痉挛A 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治肺系急症

A.孔最 B.中脘 C.足三里 D.天枢 E.神阙 4.下列各项中除( )外,一般不用丁治疗胃肠痉挛C 梁丘为胃经郄穴,专治胃肠道急症。 A.中府 B.阴陵泉 C.梁丘 D.丰隆 E.委中 5.针灸治疗饮食积滞之胃肠痉挛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建里、公孙可消食和胃

A.建里、公孙 B.关元、神阙 C.公孙、内关 D.上巨虚、下巨虚 E.筋缩、阳陵泉

6.既是募穴又是腑会穴的穴位是( ) D A.天枢 B.梁丘 C.足三里 D.中脘 E.章门

7.有和胃解痉作用的一组穴位是( ) D 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善治胃、心、胸疾病,梁门为胃经局部取穴,可和胃解痉。 A.神门、关元 B.丰隆、下巨虚 C.伏兔、上巨虚 D.内关、梁门 E.阴陵泉、下巨虚 (二)B型题 A.公孙 B.关元 C.梁门 D.膈俞 E.天枢 1.针灸治疗饮食积滞之胃肠痉挛可在基础方上加( ) A 公孙可消食和胃 2.针灸治疗胃肠痉挛兼恶心呕吐可在基础方上加( ) D 膈俞主宽胸和胃、降逆止呕

3.针灸治疗胃痉挛者町在基础方上加( )以和胃解痉C 梁门为局部取穴,可和胃解痉。

4,针灸治疗胃肠痉挛之寒客胃肠证可在基础方上加灸( )以温寒止痛B 灸关元以温寒止痛。 (三)D型题

1.针灸治疗肠痉挛,可在基础方上加用(以理肠解痉A、D 上、下巨虚为大、小肠之下合穴,可理肠解痉 A.上巨虚 B.内庭 C.曲池 D.下巨虚 E.足三里

2.针灸治疗腹皮挛急者可加( )以解痉止痛C、E 筋缩可解痉,阳陵泉为筋会穴,可解痉止痛 A.曲池 B.膈俞 C.筋缩 D.足三里 E.阳陵泉

3.治疗胃痉挛可选用的八脉交会穴是( ) A.内关 B.公孙 C.外关 D.列缺 E.照海

A、B 八脉交会穴中内关、公孙相配常用于治疗胃、心、胸的疾病 (四)X型题

1.针灸治疗胃肠痉挛的基础方包括( ) .A、B、D、E 神阙仅在寒邪直中时灸之。 A.中脘 B.天枢 C.神阙 D.梁丘 E.足三里

2.针灸治疗饮食积滞之胃肠痉挛伴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的腧穴是( )

A.外关 B.内关 C.公孙 D.膈俞 E.丰隆

B、C、D、E 外关没有和胃止呕的作用 三、改错题

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宜平补平泻。以针为主,用泻法 本病多属实证,当泻。 四、简答题

1.试述胃肠痉挛的针灸治则。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

以针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胃肠痉挛的基本处方。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胃肠痉挛的针灸操作。诸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动留针20~3[)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

2.如何运用指针治疗胃肠痉挛? 取背部压痛点,以拇指指腹点压弹拨3—5分钟,,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

3.如何运用热熨法治疗小儿肠痉挛? 将食盐和吴茱萸混合炒热,装入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此法适用于小儿。

4.如何运用耳针治疗胃肠痉挛? 取胃、大肠、小肠、神门、交感、腹、皮质下。每次选4—5穴,毫针强刺激,动留针30分钟左右。 六、病案分析题,

邹某,女,14岁。2001年1月13口初诊。

患者清早饱食,义吹冷风,上课时突然胃脘部剧痛,由同学背来诊治。当时患者面色铁青,汗出肢冷,弯腰屈背,双手紧捂胃脘部,哭号不已。苔白,脉弦紧。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寒客胃肠,气机不利。 诊断:胃痉挛(胃痛)。 证型:寒邪客胃证。

治则: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为主,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梁斤、足三里、关元(灸)。

方义:中脘为胃募,腑会穴,取之可通凋腑气、和胃止痛;天枢为大肠募穴,配中脘可增强通调腑气、解痉镇痛的作用;梁丘属胃经郄穴,专治急性、发作性痛症;足三里乃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四总穴歌》云:“肚腹三早留”;关元灸之可温寒止痛。

第八节 胆绞痛

一、填空题

1.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效穴是针灸胆囊穴退黄要穴是 至阳 。

2.治疗肝胆气滞之胆绞痛,可在基础方上加 太冲 侠溪、 以疏肝理气。

3.治疗蛔虫妄动之胆绞痛,可在基础方上加百虫窝 迎香透四白以安蛔止痛。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胆绞痛C 气海一般不用于治疗胆绞痛

A.太冲 B.阴陵泉 C.气海 D.日月 C.中脘

2.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疏肝理气E 关元无疏肝理气之功 A.行间 B.肝俞 C.日月 D.太冲 E.关元

3.治疗胆绞痛由蛔虫妄动引起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百虫窝、迎香为安蛔的经验穴 A.太冲、侠溪 B.三阴交、阴陵泉 C.内关、足三里 D.百虫窝、迎香 E.以上都不对

4.三阴交、阴陵泉可治疗下列哪一型胆绞痛( ) A 三阴交、阴陵泉可清利湿热,故用于肝胆湿热型。 A.肝胆湿热型 B.肝胆气滞型 C.饮食积滞型 D.蛔虫妄动型 E.肝血不足型

5.治疗胆绞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内关、足三里可和中止呕。

A.支沟、外关 B. 三阴交,阴陵泉 C.百虫窝、迎香 D.内关、、足三里 E.至阳、肝俞

6.治疗胆绞痛伴见发热寒战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本证为邪在少阳经,故用支沟、外关和解少阳。 A.支沟、外关 B.三阴交、阴陵泉 C.百虫窝、迎香 D.内关、足三里 E.至阳、肝俞 (二)B型题 A.太冲 B.阴陵泉 C.内关 D.百虫窝 E.天枢 1.治疗胆绞痛之肝胆气滞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加用太冲可增加疏肝利胆之力。 2.治疗胆绞痛之蛔虫妄动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百虫窝可安蛔、驱蛔

3.治疗胆绞痛之肝胆湿热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B 阴陵泉可清利湿热

4.治疗胆绞痛之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C 内关可和中止呕

(三)D型题

1.治疗胆绞痛伴发热寒战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C 曲池、外关可和解少阳 A.曲池 B.内庭 C.外关 D.阴陵泉 E.足三里

2.治疗胆绞痛伴湿热发黄加( )清利湿热以退黄B、D 至阳、阴陵泉可清利湿热以退黄。 A.曲池 B.至阳 C.外关

D.阴陵泉 E.阳陵泉

3.下列治疗胆绞痛的处方中属于俞募配穴的是( ) B、C 胆的背俞穴为胆俞,胆的募穴为日月。 A.中脘 B.日月 C.胆俞 D.阳陵泉 E.阴陵泉 (四)X型题

1.治疗胆绞痛的针灸基本处方包括( ) A、B、C、D、E A.中脘 B.日月 C.阳陵泉 D.胆囊穴 E.胆俞

2.胆绞痛屑肝胆湿热型的治则是( ) A、B、C、E 本型为实证、热证 A.疏肝利胆 B.清利湿热 C.只针不灸 D.平补平泻 E.泻法 三、改错题

针灸治疗肝胆湿热型胆绞痛宜以针为主,平补平泻。泻法 本证属实证 四、简答题

1.试述胆绞痛的针灸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为主,泻法。 2.试写出针灸治疗胆绞痛的基本处方。中脘、口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胆绞痛的针灸操作。日月沿肋间隙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灸至皮肤灼热起泡;余穴常规针刺。宜强刺激,久留针,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2.如何运用电针治疗胆绞痛? 在针刺的基础上选腹部、下肢穴接电针,用

连续波、快频率强刺激30~60分钟,每日1~2次

3.在针灸治疗胆绞痛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治疗中应查明原因,结合病因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注意保暖。

六、病案分析题

陈某,女,54岁。1998年5月1日初诊。

患者右胁及胃脘部疼痛10余年,曾因胆结石而行外科手术取石,并切除胆囊。术后半年疼痛又作,痛点固定,并向右侧肩背放射,辗转不安,冷汗淋漓,伴头晕,乏力,口苦咽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查:体温38'C,右上腹明显压痛。B超显示胆管扩张,内有一直径约7mm的强光团有声影,肝右叫内可见2—3个直径约3~5mm的强光团有声影。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匪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湿热中阻,胆气不利。 诊断:胆绞痛。 证型:肝胆湿热证。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以针为主,泻法。

处方:中脘、日月、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胆囊穴。

方义:中脘为腑会,刺之有通调腑气之作用;日月为胆之募穴,胆俞为胆之背俞穴,二穴为俞募相配,可疏调肝胆气机;阳陵泉为胆之下合穴,胆腑有疾当为首选;阴陵泉可清利湿热;胆囊穴为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效穴。诸穴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之功。

第九节 泌尿系绞痛

一、填空题

1.泌尿系绞痛的病位在 肾和膀胱 ,但仍与 肝 脾、 等脏腑密切相关。

2.针灸治疗肾绞痛因于肾气不足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命门 气海 关元以温补肾气。

3.针灸治疗肾绞痛伴小便淋沥不畅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水分 水道 委阳 三焦俞 以利尿通淋。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可清热利湿通淋B 气海无清热利湿作用 A.中极 B.气海 C.委阳 D.肾俞

E.京门

2.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能治疗肾绞痛D 梁丘是胃经郄穴,用于消化系病症

A.肾俞 B.膀胱俞 C.三阴交 D.梁丘 E.京门

3.治疗肾绞痛湿热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C 曲骨、阴陵泉可清利湿热

A.命门、气海 B.内关、足三里 C.曲骨、阴陵泉 D.委阳、次髎 E.膈俞、血海

4.治疗肾绞痛伴尿血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E 膈俞、血海可清热凉血

A.命门、气海 B.内关、足三里 C.曲骨、阴陵泉 D.委阳、次 E.膈俞、血海

5.治疗肾绞痛伴尿中砂石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委阳、次髓可通淋排石止痛

A.命门、气海 B.内关、足三里 C.曲骨、阴陵泉 D.委阳、次髎 E.膈俞、血海 (二)B型题 A.命门 B.阴陵泉 C.水道 D.足三里

E.天枢

1.治疗泌尿系结石湿热甚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以清利湿热B 阴陵泉可清利湿热

2.治疗泌尿系结石肾气不足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A 命门可补肾 3.治疗泌尿系结石伴恶心呕吐者,可在基础方上加用( ) D 足三里可和中止呕

4.治疗泌尿系结石小便淋沥不畅者加用( )以利尿通淋C 水道可利尿通淋

(三)D型题

1.治疗泌尿系绞痛的最佳配穴是( ) C、D 中极、膀胱俞是俞募配穴法 A.曲池 B.内庭 C.中极 D.膀胱俞 E.足三里

2.治疗泌尿系绞痛伴尿血者,可加( )以清热凉血B、E 血海、膈俞可清热凉血

A.曲池 B.血海 C.外关 D.阴陵泉 E.膈俞

3.治疗泌尿系绞痛可取的俞募配穴有( ) B、E 肾俞、京门为肾的俞、募穴

A.膀胱俞 B.肾俞 C.关元 D.气海 E.京门 (四)X型题

治疗泌尿系绞痛的基本处方包括( ) A、B、C、D、E 其基础方为中极、京门、膀胱俞、肾俞、三阴交 A.中极 B.京门

C.膀胱俞 D.三阴交 E.肾俞 三、改错题

治疗泌尿系绞痛肾气不足者宜只针不灸,用泻法。针刺酌情加灸,补法或平补平泻

四、简答题 1.试述泌尿系绞痛的针灸治则下焦湿热者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只针不灸,泻法;肾气不足者补益肾阳、利尿排石,以针为主,酌情加灸,补法或平补平泻。 2.试写出针灸治疗泌尿系绞痛的基本处方。中极、京门、膀胱俞、二阴交、肾俞

3.简述针灸治疗泌尿系绞痛基本处方的方义。中极、京门分别为膀胱与肾的异穴,肾俞、膀胱俞为膀胱与肾的背俞穴,俞募相配可助膀胱气化,清F焦湿热,通凋肾与膀胱气机,达凋气止痛之目的;三阴交穴通脾、肝、肾,为鼓舞肾气、利尿通淋要穴,可增强中极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 五、问答题

1.试述治疗泌尿系绞痛的针灸操作? 中极、京门不可直刺、深刺,以防伤及内脏;余穴常规针刺,强刺激,动留针30~60分钟,使患者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2.如何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泌尿系绞痛? 取腰部压痛点、肾俞、京门、中极、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每次选3~4穴,分别选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利多卡因、维生素K3注射液、注射用生理盐水、当归注射液等,每穴3—5ml(维生素K3注射液每穴4mg)。每日1次。

3.在针灸治疗泌尿系绞痛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增强治疗作用,治疗期间宜多饮水,多作跑跳运动。对于绞痛持续发作不能缓解者,应明确病因,采取综合治疗。需要手术治疗者应及早手术。 六、病案分析题

李某,男,28岁。1999年12月11日初诊。

左腰腹部突发剧痛,伴尿频、尿急、呕吐,小便红赤,淋沥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紧。查:左下腹轻微压痛,左肾区叩击痛;尿红细胞(+++);腹部X线平片发现左侧输尿管下端阳性结石;B超显像提示左肾积水、输尿管结石。 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下焦湿热,膀胱不利。 诊断:肾绞痛(血淋)。 证型:下焦湿热证。

治则:清热除湿,通淋止痛,以针为土,泻法。

处方:中极、京门、膀胱俞、肾俞、三阴交、水道。

方义:中极、京门分别为膀胱与肾的募穴,膀胱俞与肾俞为背俞穴,俞募相配,可助膀胱气化,清下焦湿热,通调肾与膀胱气机,达调气止痛之目的;三阴交通脾、肝、肾,为鼓舞肾气、利尿通淋要穴,可增强中极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水道为局部取穴,有助于利尿通淋止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