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TODAY NURSE,May,2017,No.5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魏摘要 目的群韩红艳 统计分析急诊科护A.z-作中常见风险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 以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急 诊科院前急救8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归纳,并制定针对性的 防范措施,对方案实施前后护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施后护 士技能培训状况、护理质量评分、患者院前急救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改善,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加强风险意识,实施防范对策迫在眉睫。对急诊护理风险进行积极的防范,能够使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 有效提升,将高风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重要作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7)04—0184—03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 急诊在英语被写作“emergency treatment”,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 治疗。急诊环境复杂多变,医疗护理行为是各种服务至上的高 科技行为的组合,是高风险活动,急诊护理风险不言而喻 。 护理现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找准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 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组织及时的申报、控制和规 避,做出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成本。 1.2.1.2风险识别和监控制度的心理状态。 通过调查研究,随时了解急诊 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采 取措施将急诊护理风险降至最低实属必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 口,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 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病种复杂 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等状况,及时把握患者及其亲属 1.2.1.3风险分析申报制度识别、评价、评估。 1.2.1.4风险的预防制度为了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急诊 一旦发生护理风险,当事人必须 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申报,护士长要组织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 等特点,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 危 。急诊科护理风险主要有急诊科护士方面的风险、科室护 理管理欠缺、患者及家属心理焦急等。现对本院急诊科护理风 险做以分析并探讨,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的临床护理中,要督促护士务必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坚决落 实各项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1.2.2加强护士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组织急诊护理人 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 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 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 1.1研究对象以本院2015年6月一2016年6月急诊科院前 急救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1. 49±8.278)岁;本科学历患者24例,大专患者48例,中专患者8 例。护理人员均经过急救专业培训护理。 1.2防范措施 1.2.1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 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定期组织护 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明确患者和医务人 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 1.2.1.1落实组织,明确职责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急诊护 律问题,学习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 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护士技能的培训 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定期分析 工作单位:730900 白银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魏群: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6—09—09 ≯ ≯t≥ : t; 0 t≥ 1.2.3.1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急救业务水平。定期组织护 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三基”培训,可通过晨会 提问、护理查房、定期考试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 j tj 、 、 ≯ 、0 、 、s ÷; 0 、 ‘ 0 0 ) 0≯t t t t‘ 0 0 0 ≯ [3] 宋金兰.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 国医学装备,2014,11(7):31~33. [6] 温友红.优化就诊流程对缩短屈光不正儿童患者候诊时 间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77~78. (本文编辑:刘仁立王丽佳) 误诊学杂志,2009,29(10):7120~7121. [4] 胡勇波.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挂号大厅的应用[J].当代 护士,2015,5:181—182. [5] 朱刘松.数字化门诊分诊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 当代护士2017年5月中旬刊 使吸氧、吸痰、洗胃、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各种急救技术操作规 范化,要求人人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心电图机、除 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 J。只有提高医疗和护理水平,才可以 从根本上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 ・185・ 给予帮助解决。建立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和谐、积极向 上、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 1.3观察指标1.4统计学方法对比实施防范措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数据进行分析, 的评价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1.2.3.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 嘱应复述两遍再执行。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 以百分比(%)或均值±标准差( ±S)表示统计数据,以t检验 或者 用检验为组问差距,以P<0.05记为统计结果具有显著 差异。 2结果 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 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 随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化。 1.2.4加强护士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急救护 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理人员应加强 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 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 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通 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慎 独精神、敬业精神,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服 务思想,强化时间观念,对危重患者要求5rain内接诊,开放绿色 通道,使他们在就诊、检查、抢救等环节上前后衔接,转变服务观 念,减少因服务欠缺引发的护理纠纷。 1.2.5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落实告知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士 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患者进行 沟通,通过语言情感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 变化快的患者,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文化层次用患者和家属易懂 的语言,尽可能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 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 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 事项,做好人院宣教。护理人员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 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 意度。 1.2.6健全急诊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规章 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对护理人员 有一定的约束力。在急诊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 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制 订抢救物品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 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 救流程,使抢救流程化规范化,同时还要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 对突发事件,这样就能将差错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1.2.7关爱护理人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被关爱的护理 人员才会更爱患者,管理者应重视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 态,关心、爱护、尊重护理人员。首先以人性化管理为原则,尽快 解决管理体制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超负 荷。另外,质量督查应以贴近临床、实用为主。解决急救护士缺 编问题,而管理者在加强检查督导的同时也应给护士人性化的 关爱,合理排班,新老搭配,以便相互协助配合,并帮助解决其生 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和服务质量,同时赢得好的社会效应。护理人员有困难时,尽量 2.1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相关项目对比,见表1。 表1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相关项目对比(分, ±S) 2.2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见表2。 表2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对比例(%) 3讨论 3.1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3.1.1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 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患者 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患者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 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 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 速穿刺成功。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失误导致抢救失败,不能 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3.1.2急救经验不足引发的风险近年来急诊科护士趋于年 轻化,素质参差不齐,低年资的护士急救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 细致、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病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出 现工作上的失误。有的护士对患者的提问不能耐心解答,引起 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导致护患纠纷。 3.1.3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风险在临床上有很大一部分操 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如:急诊护士的分诊、护送危重 患者外出检查、输液、输血、给药、使用抢救仪器等等,这些都是 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会给 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 3.1.4护理职业损害引发的风险,急诊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立 ・l86・ TODAY NURSE,May,2017,No.5 根因分析法在降低患儿血标本分析前缺陷中的应用效果 阳水英 熊丽萍 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RCA)法在降低患儿静脉血标本分析前缺陷中的作用。方法成立RCA小组,运用RCA渗剖析导致 患儿血标本分析前缺陷的近端原因和根本原因,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结果77%,运用后缺陷率为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儿科护理安全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儿科;血标本分析前;缺陷;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运用RCA法管理前,患儿血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为1. RCA法是管理患儿血标本分析前缺陷的有效方法,有利于 文章编号:1006—641l(2017)04—0186—03 根因分析(RCA)作为一种回溯性医疗不良事件的分析工 工作单位:1.432700广水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 科;2.432000孝感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阳水英:女,本科,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熊丽萍 收稿日期:2016—06—12 具,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通过采用RCA管理 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制度 化、规范化,做到以制度防范安全隐患,将不良事件遏制在萌芽 状态 J。儿科由于家长对护理的期望值较高,是医患纠纷的高 发科室 J。如果血标本分析前缺陷,二次采血不仅给患儿带来 痛苦,会延迟诊断和后续治疗,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 减少患儿血标本分析前缺陷已越来越受到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即救护。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传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急 救过程中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个人防护, 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的主要媒介。 3.2科室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3.2.1 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抢救工 作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的管理制度、急 免疫力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患者和医务人 员接触时间短,无法全面了解病情,相同疾病的不同症状、不同疾病 的相同症状都会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有 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合作的态度和消极的求生欲望,都会使护理风险上升。 4小结 救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等等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有 章不循,对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3.2.2抢救仪器没有处于备用状态,抢救仪器在危重患者的抢 救中提高了急救护理水平,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 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 等都是导致护理风险的隐患。 急救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 可避免的,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加之患 者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易发生各种 纠纷。因此,培养急诊科护士必要的应急能力、熟练的抢救技 术、敏捷的处事方法、良好的沟通素质,对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和 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 安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的 3.2.3抢救记录不规范,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并口 头执行很多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记录。如果文件记录不 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 不清、代签字等等,~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均对护理人 员不利。医护人员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主要表现在抢救危重患者 时,只注重抢救措施、速度、效果,忽视了抢救记录,有的抢救记 录不全面、过于简单、时间有错误、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甚至 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抢救记录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 3.3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3.3.1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 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患者明白自身的病情 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患者有违规、冒 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 将会大大增加。 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 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 化 ,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和规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晶晶.浅谈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 研究,2011,8(24):144—145. [2] 鲁玲玲,杨丽娟,李方航.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 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275~276. [3] 江春艳.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识别及防范对策 [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12~313. [4] 骆焕丽.急诊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Ol6,34(10):156~159. [5]唐沁暇.浅谈急诊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旬 刊,2014,8(13):324. (本文编辑:刘仁立王丽佳) 3.3.2急诊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且 患者存在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由于患者基础健康水平和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