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改革
作者:王培芹 徐增顺 王海艳 孟凡芳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3期
摘要: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技术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行了基于思政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以减速器拆装实验为例,从培养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多媒体技术融入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思政精神融入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思政培养 一 、引言
机械设计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特点,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减速器拆装实验是众多高校普遍开出的实验,实验目的是通过对减速器的拆装与观察,了解减速器铸造箱体内的结构以及齿轮和轴系等的结构,了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分析轴的工艺结构,了解其安装与拆卸过程,通过对不同类型减速器的分析比较,加深对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质,也为设计夯实基础。 二、对减速器拆装实验重要性思想认识不足
减速器是机械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结合了齿轮设计、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箱体的设计等。但在以往的学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觉得简单、枯燥,存在抄袭现象,图纸的绘制更是显现了“差不多精神”,致使民族精神中的专注务实、敬业乐业的精神有所缺失。在德国和日本,一直重视“工匠精神”,将职业精神纳入教育的范围,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匠人一直都享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以德国为例,德国工匠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十分专注,几十年如一日地坚韧,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件产品。与中国品牌相比,“德国制造”已成为质量和荣誉的代名词。减速器作为重要部件在机器人、大工业装备中有广泛的应用,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诸多难题,需要设计好每一个细节。打造中国经济,需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脚踏实地、把每一份工作一步一步专注做下去、敬业地完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这样专注务实、敬业乐业的“工匠精神”作为价值支撑,才能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三、减速器拆装实验中融入的思政元素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专注务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仔细观察减速器外表面各部分的结构,用扳手拆下观察孔盖板,考虑观察孔位置是否恰当,大小是否合适。用扳手拆下轴承端盖的紧定螺钉,用扳手拆卸上、下箱之间的连接螺栓和定位销钉。将螺栓、螺钉、垫圈、螺母和销钉等放入塑料盘中,以免丢失。然后拧动起盖螺钉卸下箱盖。仔细观察箱体内各零件的结构以及位置。并思考如下问题: a.对轴向游隙可调的轴承应如何进行调整? b.轴承是如何进行润滑的?
c.如箱盖的结合面上有油沟,则箱盖应采取怎样的结构才能使飞溅在箱壁上的油流回到箱座上的回油槽中?
d.油槽有几种加工方法?
e.为了使润滑油经油槽进入轴承,轴承盖端面的结构应如何设计?
f.在何种条件下滚动轴承的内侧要用挡油环或封油环?其工作原理、构造和安装位置如何?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如:轴承处的档油环有什么作用?分析各轴上各零件是如何固定的?减速器箱体与箱盖除用螺栓连接外,为什么还必须用两个锥销子?它起何作用?外伸轴的轴承为什么要有密封?你拆装的减速器轴承采用什么润滑方式等。实验中3~5人一组,学生轮换观察各种不同类型减速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对实验装置品头论足,对每个零件的作用、结构能进行一番分析,总结出它们的各自特点和作用。实验过程中要让每位学生充分动手,手上见油,避免出现一些人围观不动手的现象。同时,实验任务重,同组同学合理分工,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这样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责任感。
(三)融入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使学生短时间内了解减速器的类型,掌握其内部结构,每个小组要把拆装的减速器通过三维软件进行实体建模和装配,通过SolidWorks、UG、Pro/E等软件真实反映减速器各零部件的结构及装配關系。学生通过努力自我完成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源的共享,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 四、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践证明,机械设计课程专业教学中,专注务实、知行合一、敬业乐业等思政元素融入的这一探索,使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只有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探索,才能培养出德艺并举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泉.减速器拆装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05):157-160.
[2]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66-70. 作者简介:
王培芹(1983年—),女,汉族,山东海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