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2全国各省市高考人数排行 预计900万人赶考

2012全国各省市高考人数排行 预计900万人赶考

来源:抵帆知识网
2012全国各省市高考人数排行 预计

900万人赶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7日 15:21 新浪教育微博

新浪教育(微博)讯 2012年高考(微博)将于6月7、8日举行。据悉,参加2012年普通高考考生预计900余万人。以下为各省市对外公布的高考人数,数据来源于媒体报道的对外公布数据,还未公布的8个省市未列入排行。

省份/市 河南 广东 安徽 江苏 湖北 河北 陕西 山西 湖南 浙江 甘肃 广西 江西 福建 辽宁 贵州 重庆 云南 内蒙古 新疆 北京 上海 海南 西藏 宁夏 黑龙江 2012报名人数 82.5万↓ 69.2万↑ 52万↓ 47.5万↓ 46.2万↓ 45.93万↓ 37.53万↓ 36.1万↑ 35.2万↓ 31.6万↑ 29.6↓ 28.5万↓ 26.9万↓ 25万↓ 25万↑ 24.8万↑ 23万↑ 21万↓ 18.95万↓ 15.47万↑ 7.3万↓ 5.9万↓ 5.5万↑ 2011报名人数 85.5万↓ 65.5万↑ 54万↓ 50万↓ 48.47万↓ 48.5万↓ 38.39万↑ 33.9万↓ 37.2万↓ 30万↓ 29.7万↑ 29.2万↓ 28.86万↓ 26.70万↓ 24.5万↑ 24.31万↑ 21.64万↑ 23万↑ 20.56万↓ 14.77万↓ 7.6万↓ 6.1万↓ 5.4万↓ 1.8万 6.02万↑ 20.8万↑ 2010报名人数 95.24万 ↓ 61.5万 ↓ 56.2万 ↓ 52.7万 ↓ 49.2万 ↓ 50.3万 ↓ 37.85万 ↓ 36.2万 ↓ 41.3万 ↓ 30.08万 ↓ 29.1万 ↑ 29.9万 ↓ 31.2万 ↓ 29.2万 ↓ 24.35万 ↓ 23.4万 ↓ 19.67万 ↑ 超22万 ↑ 21.9万 ↓ 16.42万 ↓ 8.1万 ↓ 6.7万 ↓ 5.47万 ↓ 1.8万 ↑ 5.7万 ↓ 19.5万 ↓ 09报名人数 95.9万 64.4万 57.2万 54.6万 51.95万 55.9万 40.5万 36万 50.7万 34.85万 28.6万 30.2万 35万 30.5万 28万 24万 19.6万 22万 24.6万 16.45万 10.1万 8.3万 5.78万 1.36万 5.8万 23万 08报名人数 90.5万 61.4万 61万 50.8万 52.5万 57.48万 41.4万 37万 54万 36.44万 29万 30.4万 38.44万 31.2万 30万 24万 18.6万 26万 27万 17万 10.37万 10.8万 —— 1.5万 5.8万 22.8万 青海 山东 吉林 四川 天津 4.06万↑ 58.7万↓ 16.5万↓ 51.4万↑ 6.46万↓ 3.8万 ↓ 约66万 ↓ 16.9万 ↓ 51.15万 ↑ 7.1万 ↓ 3.9万 70万 19.7万 50万 7.65万 4.1万 80万 20.8万 51.76万 8.85万 一、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分析出如下结论:

1.高考命题化学部分,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五个部分。 2.北京高考四个压轴题的题型以及基本内容得到确定,因为“以上各部分综合应用”基本上就是高考压轴题的题型和内容了,那么涉及到“以上各部分综合应用”的模块是: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实验基础(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因此可以断定,2012年高考命题方向,压轴题部分还是集中于上面的四个题目。

3.在考前根据上面的内容,做有效的训练是必要的。

二、根据化学试题的题型,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转化到解题上来。近年来在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常考的题型总结如下: 选择题部分: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阿伏伽德罗常数相关的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共存以及例子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电化学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常见的元素性质

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鉴别的综合运用 有机物相关的知识 压轴题部分 以上以及提及

那么我们在弄清楚高考考查相关题型的情况下,肯定要对它们进行最后一轮综合训练,那么做题的时候,涉及到上面某个题型,那么你怎样归纳才能做到100%的掌握呢?例如说你在做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部分内容题目的时候,可以对照考纲的内容,结合以往做过的习题总结出:

本部分内容以能源问题为载体,重点考查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以及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改变与能量变化大小的定性、定量的判定,反应热的理解、相关符号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正误判断,盖斯定律的综合运用。考查目标:考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化学用语的运用能力。

考查方式:选择题或者综合题,将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融合在一起,有时候参照图像问题综合考查,因此学生在训练的时候,除了掌握知识以外,还要将一些解题技巧运用熟练,例如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定方法等。

三、高考命题组合方式:高考命题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往年的基础上,会做一定的调整,与时代同步,但是很多学校的训练理念还没有作改变,直接导致平时教学、学生训练与高考命题脱节,因此说很多学生适应不了高考卷,特别是稍作改变的高考命题,很多学生又没有办法适应了。那么高考老师是如何命题的呢?高考命题的题型就能告诉我们了:

1.原创题。以前没有考查过,结合新的热点,根据化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内容组合的题目,这样体现了试卷的“新”,热点新、题目新,是试卷质量的一个体现。但是这样的题目一般都不难。

2.改编题。把以前一些高质量的题目组合到一起,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是很多学生考试的时候,看上去这些题目很“面熟”,匆匆下笔,结果导致错误,因为这个题目已经被改编了,看上去熟悉,但是设问方式,涵盖的内容都变化了。这些题目对那些审题不仔细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3.经典题。高考中,总有一些题目经久不衰,因为在内容上,或者是知识体现上,方法上堪称经典了,放在高考题目中,能较好地充实试卷,但是对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或者平时做题总是躲着错误的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抬头不见低头见,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因此建议学生还有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摸清楚上面几种题的组合规律,这样才能知己知彼,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

四、学生需要避免哪些错误?在以往的高考中,学生不足往往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需要大家重视:

选择题部分:化学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 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不灵活 不熟悉元素化合物基本的性质 对实验操作认识不清 主观臆断

审题不清导致的判断失误

解答题部分: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用语表达不规范 对有机反应原理把握不到位 身体不够严谨答非所问

不能将题目中的信息与知识有机结合 知识点存在漏洞计算能力差 时间非配不科学等等。

五、有人非得问,2012年北京高考化学卷难度大吗?那么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预测,其实包括2011年化学部分都不难,只是很多学生对以上几个部分的题型训练没有到位,训练的方向与高考要求方向不一致,直接导致对高考不适应,如果你把以上内容全部掌握,并且运用自如,那么应对高考卷,还是很轻松的。我个人觉得,2012年高考化学卷的题型以及难度和海淀一模化学相当。对于这些我不担心班上学生成绩,因为一年来,我班上学生化学成绩均分一直稳定在95分以上。

一、牢固拓展写作内容

无论高考作文如何命题,一般而言,题目控制的是“题旨”,是“方向”,对于写作内容往往是不加干预的。择选恰切的自我熟悉的内容构思成文,这是考生的写作自由。这一特点,及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也是作文成功备考的关键所在。作文命题的“题旨”与“方向”,考生一定是事前未知的,但无论怎样的“题旨”与“方向”,都需要充实有效的写作内容来支持;而充实有效的写作内容则一定需要考生提前准备,也必须提前准备。当然,这样的准备,不是讲考试的时候,简单的照搬照抄,考生需要依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对自我写作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与整合;而取舍与整合的基础则必须是事先的充分拥有。

拥有,分为两步。一为牢固,一为拓展。高三作文备考,教师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能够不断激发、牢固、拓展考生的写作内容。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讲:考场,时间紧,考生,阅历浅,在考场上写出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章实属不易。因此,高考作文思想内涵之争,就往往容易演化为写作内容之争。

高考写作内容的准备包括哪些重要的方面呢?择其要,概括为9类:生命发现、情怀依依、精神强度、艺术之光、万物有灵、中西对比、生活温度、质疑追问、民族文化。此9类,需要考生重点加以关注。

二、增强完善表达方式

我们常提及的5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是对一个人具有较好表达能力的要求,作文备考过程中于此5种方式不容我们忽视。这5种表达方式,在写作运用中,考生朋友可以有所侧重,有所擅长,但应该有一个基本前提,那便是这5种表达方式应该基本都能运用,没有“死结”,没有“盲点”。

一些学校,在备考中,只练议论文;有的考生还错误地认为,议论文可以弥补自己语言表现力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与想法都是有片面性的。选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依据命题特点而定的,不好刻舟求剑。例如,上海卷曾有一个题目曰“我想握住你的手”,此题写成严正板直的议论文恐怕就不易。再如2011年重庆卷“情有独钟”,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有较为浓郁的抒情氛围的文字。特别是炼就高分作文,更应该达到5种表达方式均可运用得较为自如的程度。因为,表达方式的恰切选用,对于高考作文命题而言,才可以做到新颖独创,异军突起;而这一点恰好是成就高分作文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三、理顺强化内在逻辑

大考前,应该对自己曾写过的文章进行一次大的梳理。查看与反思一下,特别是是深入高三之后,自己写过的文章内部的思路、逻辑、层次、结构是否都合理,有什么不顺通之处吗,该如何改正呢?如果,上述问题基本做得还好,那么,还应该进一步想一想,有没有更佳的思路与表现的角度?在层次与结构上,还可再作那些完善与突破?

一篇考场佳作,需要把握好段与段之间的内部关系。每一文出,必有其内在的行文逻辑,此逻辑一定要顺达严整,合理自然,不偏不拗,不离不散。高分作文,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文脉清晰,文理畅达。

大考在即,为大家提供三条路径,希望广大考生面对作文积极备考,有效备考,润出华章,为阅卷老师与整个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表达与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