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
田晓红,雷巧莉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以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出发点,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性教育与体验性教育为一体,为培养全体大学生心理素质而开设的专门课程的定位,厘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建构性,内容的实用性与体验性,实施的互动性与开放性,评价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的特征,进而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策略中应注意深化学生主体意识、注重课堂内容整合性、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及评价体系先进性的问题。[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9-1173(2018)05-0029-05 导。心理健康课程采用课程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集知识性教育与体验性教育为一体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为培养学生,知识,宣传心理保健技能,帮助学生清醒意识且有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设的一门专门效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完善心理素质,激课程。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特征,发心理潜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身心和谐的为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思路共同发展[2]与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重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
治疗与咨询,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在预防,更能从源头上解决心理问题的产生与恶化。作为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
一门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具有广延性,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高校不仅要做到及时预防,帮助个体挖掘自身潜能,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目标,即高校学生心要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质,提高学生认知与调节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个体心理素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点,也是心理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全体大学生为对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象的公共课程。公共课程指的是高等教育中任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培养个体心理素
。
专业或者部分同类专业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虽然质开设的专门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分为治公共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但高校疗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预防性心理辅
公共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理论和思想教育的主
[收稿日期]2018-09-20
[作者简介]田晓红,女,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雷巧莉,女,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双月刊
2018.5
29
30
C高教纵横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渠道、主阵地,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3]我实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高校心对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设计、实施、评价以及理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论体系建设,对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观、提高大学生成长成材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心理适应的技能与方法以及增强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任务与责任,其教学效果具有潜伏性与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
持久性,不能像背英语单词或学习一道数学公式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确定目一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笔者依据课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良性的导向作用。高校心理程编制的最初角度,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基础,从健康教育课程以全体大学生为对象,必然遵循当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方面代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根据埃里克森的出发,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当代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一)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建构性
成年早期迈进的阶段,面临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发展性强调动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全时空乱的冲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4]发展的学习方式,主张在开放思维条件下,将学生期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如何把握大。面对处于过渡置于动态学习环境下,形成动态思维结构,达到情学生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如何疏通大学生心感能力的协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发展理的内在矛盾性,是每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性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6]当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课程目标的发展性,旨在强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有别于一般课程并课程,不仅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也能强调主体体验性的课程。注重授课中的活动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引导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在
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与经验的相互联系中产生新的经验与认识。这种发展性是动态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杜威曾说过,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的,会随学生的成长呈现不同的改变与反映。
学校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建构性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方式。究其本质,强调主生会主动对学习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这体现出体体验性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并非是固定的或者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课程。一般课程侧可预测的,而是不断生成与自我建构的。个体由重于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于生活经验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的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5]看法,建构出不同的认知体系,形成不同的情感体为主要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认知—接受,验。建构性反映出学生不是学习被动的接受者,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差距。而是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不是一般课程所能达课程的落脚点。特别对于高校大学生,培养其自到的境界,也不是单纯地依赖间接知识的传递而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其创新意识能够实现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必须创设合与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理的情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影响学生情感,关程目标的发展性与建构性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注学生的心理体验,从而实现自我优化与发展。
现了其课程本质,为具体的目标设置提供指导,贯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穿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各个环节。
体大学生,集知识性教育与体验性教育为一体,为(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体验性
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目标的体现,也是课一门专门课程。以学校课程体系为标准,属于公程实施的基础。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共必修课,强调了其基础性;以课程形式为标准,的发展性与建构性,课程内容应当具有实用性与注重授课的活动性,反映了其体验性;以课程内容体验性。实用性,就是要求教学内容对学生有用,为标准,属于综合课,体现了其全面性。高校心理即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心理需要以及实际情健康教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自
况为标准。只有立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
双月刊
2018.5
高教纵横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要和社会要求,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康教育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让学生增加课堂投入,达到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节,以互动性与开放性为指导,结合课程与教学对的独特个性、人格、思想得到展现,成为课堂的主象的特殊性,平衡课程实施环节的各个因素,才能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发端于生活世界又最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种新型课程,其课程内容不(四)课程评价的综合性与灵活性
追求文本的知识性、学术性和结构性,而是注重心评价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测定教育目标在课
理生活场景的设计和情境的渲染,以及呈现具有程与教学的方案中究竟被实现多少的过程[9]生活气息的心理空间[7]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高课程的生活化、可操作性。、强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度以及趣味性,其综合性以及评价方式的灵活性。综合性要求心理实质在于使学生产生共鸣,获得体验感。体验是健康教育课程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而要与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活动,用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学生课堂内外经历相联系;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衡经验去体会与感受,学生只有在体验的过程中才量每一个学生,而要以具体化的改变作为进步的能将获得的经验与感受自觉地内化为稳定的价值标准;不能以单一的方式评价学生,而要注重多种观与人生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方式相结合。教师不再是评价主体,学生必须积实用性为基础,以体验性为标准,课程内容的广度极参与评价过程,得到学生认可的评价方式才具既要涉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学习,又要重在学有促进学生反思与成长的意义。以教师、社会以生心灵的健康成长;课程内容的深度既要符合大及外界各要素价值观为主导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需要,又要与社会发展对全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大学生不断提出的要求相适应。
反,引起学生抵触情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与(三)课程实施的互动性与开放性
学生心理成长密切相关的课程,注重评价方式的课程实施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际的灵活性,对学生心理成长是一种积极暗示。高校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
,达到预期课程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综合性与灵活性不仅是的基本途径
[8]
课程特征的反映,更是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他课程,不是简单地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也不一程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持续定能准确预期学生的反应,其课程实施要做到相发展的必然要求。
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相结合,即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整合与修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策略应注意改,课程实施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发现问题—探究的问题
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是课堂中学生与学生、 (深化学生主体意识一)深化学生主体意识
,是顺利开展高校心理健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实现的保障是课程实康教育课程必须遵循的教学理念,贯穿于高校心施中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互动性以平等的师生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观为基础,以活动设计的巧妙性为体现,教师不再课程在目标设置上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考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虑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在课程生是相互交流学习的关系,课程进行中活动开展内容上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立足点,以学生实际的顺序、教师语言或动作都会成为唤起学生情感生活为素材,选择实用性与体验性相并重的教学体验的时机。
内容,在课程实施中将学生摆在课堂的第一位,针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一方面指课堂空间的开放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在课程评价中注性,课堂物理环境包括教室大小、桌椅布局、光线重学生话语权等都是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强度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只有深化学生主体意识,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指课堂氛围的开放性,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才课程都应当是轻松、愉悦的,只有在和谐放松的状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作用。
态下,才能反映学生最真实的情绪与感受,才能激做到深化学生主体意识不是盲目的。不同的发学生最佳的学习意识与学习状态。高校心理健
年级、不同专业要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双月刊
2018.5
31
32
C高教纵横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比如大一新生关注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大四的学材为蓝本,选取适应具体课堂情形的内容为教学生关注择业技能的提升,故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参考。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学生要展开调查,开设重点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于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内容全课程。在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埃里克森面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有重要意义。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兼顾(三)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性与实用性。不同的班级也要开设不同的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理健康课程。班级的整体氛围与性格特征对课程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互动性与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心理健性,以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实现为途径。心理健康康教育课程,在开展团体活动中能否调动学生的课堂中学生对教师必须有充分的信赖与认可,才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针对班级特点进行合理的活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指动设计。不能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唯一标师生相处融洽,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要注重把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思想理念融要摆正心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心人课程教学内容,强调课程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先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没有教师、没有学生,有的只是进性,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认人与人之间真实的、直接的交流。将各自的情感、知、情感、交往、优良人格培养等知识和方法,提高思想、价值观坦然地展现出来,才能形成精神上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调控能力[10]碰撞,进而有所思、有所悟。
(二)注重课堂内容的整合性
。
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以教学手段信息化为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体验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性,要求该课程要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问题教学活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以学生为主解决技能以及个人情感体验与改变为一体,在教体,实现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就必须创新教学手学设计以及课堂内容的选择中,满足三方面的需
段,实现课堂辅助性工具的信息化。利用现代化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发展服务。心理健康视听工具,使用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图片、音像视知识、技能以及个人体验三者本身并不是分裂孤频资料等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立的,而是相对独立彼此交融的,心理健康理论知效果。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延伸教学空间与场识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而个人体验贯穿于知景,建立课程网站,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与视识学习与技能提升的过程中,最终表现为个体世频,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与自主学习,使高校心理健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定。
康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要注重与校园文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化以及其他学科的整合。在校园文化的内涵方面根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要体现其主要指人类(师生)活动的造物之意,外延方面一专业性,主要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般包括办学理念、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景表演、体验活动、角色扮等等[11]演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群园文化建设力度。校园文化是学生身处的大环境,是为每位学生创造更好的文化,加大校体,科学合理运用每种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其价与学习环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以校园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互动性。
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四)强调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生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以及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主要在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念与内容渗透到其他于对其效果的评价,即是否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学科教学中,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康发展,是否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否增强学生应对心理问题及压力的能力,是否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影响课堂内容的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正全面性。教材是课堂中重要的学习资料,高校心确认识等。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为指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内容要全,兼顾知识、技能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校心理健与体验;内容要新,教材结构和语言,要贴近生活,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高校贴近学生,紧跟时代特色;运用要灵活,以多本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要突破传统教学评价
双月刊
2018.5
高教纵横CHINAAGRICULTURALEDUCATION的桎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在[参考文献]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评价,对所出现的与[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教学目标相偏离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分析、预测与学基本要求[Z].2011.
处理。另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2]凌四宝,杨东明,舒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价要借助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在评价教学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果的同时,为教师课程设置、教学改进以及促进教[3]贾庆仁.读者教育应列入高校的公共课程[J].现师终身发展方面做出贡献。现行的高校课堂教学代情报,2006(7):200-202.
评价存在评价方式不健全、评价结果误差较大、无[4]埃里克森.同一性:少年和危机[M].孙名之,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法为教师提供决策依据等问题
[12]
[6]黄国英,雷玉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持的学习分析技术能得到关于学生学习绩效。信息技术所支
、学初探[J].教育学术月刊,2009(9):43-44.
习过程以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的信息,并能进[7]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行准确地决策,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8):53-56.
价的新途径。
[8]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起步晚,并正处社,1996.
于亟待发展的关键时期,着眼于高校心理健康教[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黄炳煌,译.台育课程的特殊性,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改进高校心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1.
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而提升心理健康[10]潘柳燕,刘惠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教育成果,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学的走向[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3):540-543,547.
心理素质,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11]薛忠祥.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发展特点、理念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6(4):53-58.
与义务。
[12]田晓红,万力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应契合信息技术的价值理念[J].教育研究,2016(12):128-130.
(责任编辑:周献)
双月刊
2018.5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