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班数学《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说课

来源:抵帆知识网


中班数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

大兴幼儿园 马天红

【简案】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守恒,感知守恒的意义。

2.复习10以内数量,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能够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守恒。

3.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守恒。 活动难点:

能够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守恒。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春天背景图一幅、数字卡。

2.大小桃花、青蛙、迎春花、燕子、蝴蝶、小鱼、毛毛虫等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感知数字6的数量守恒。 1.播放课件,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排出物体大小干扰,初步感6的知数的守恒。 二、猜一猜,正确感知10以内物品的数量守恒。 1.巩固6的守恒,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

*播放课件青蛙妈妈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你在图画上都看到了什么?是怎样排列的?各有多少?

2.利用变化队形,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的守恒。 *教师小结:尽管变了队形,排列方式不同,但数量没有变。 3.幼儿说说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

三、做一做,进一步体验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及守恒。

1.出示春天背景图。 *引导幼儿图画里少了什么?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图片,贴在春天的图画里。(要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它们排出不同的图形,并数数数量是多少) *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出哪些图片大小不一样,排列方式不一样,数量是一样的。) *教师总结。 活动延伸: 出去找春天。

【说课】

经典故事寓新意

《指南》数学领域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中,数学活动比较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所以我运用故事为载体,整合多元信息,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中找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一节数学活动,通过活动,幼儿的思维也将在活动中自然地实现由“抽象化”到“具体化”这一转变过程。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经验,又拓展了新的生活经验。 一、传承经典故事,贴近幼儿生活。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孩子们喜欢故事中小蝌蚪和其它 小动物的形象,所以我运用这个经典故事为载体,合理利用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作为切入点,让幼儿初步感知守恒的意义。

二、目标设定具体全面,符合幼儿特点。

活动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从

知识、情感、技能三方面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守恒,感知守恒的意义。

2.复习10以内数量,感知物体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能够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守恒。

3.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材料准备简约实用,富有新意。

新《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中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数学活动中的材料准备、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

活动中PPT准备,直观、富有动感,KT板图画的合理利用,让孩子耳目一新,活动中提供的大小不同、数量相同的大小桃花、青蛙、迎春花、燕子、蝴蝶、小鱼、毛毛虫等图片,很好的激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探索欲望。 四、环环相扣,有效解决活动重、难点。

《指南》指出: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既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 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因此,本次活动我把重点:学习6的守恒放在活动的第一部分,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路途中4次队形的变化,初步感知守恒的意义。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关键经验都是在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幼儿感性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于是,我把难点放在第三部分,让幼儿在春天的图画中操作,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发现物品能够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能够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守恒。

五、过程紧扣目标,培养幼儿自主发展。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时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的组 织、每个环节我都注重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注意“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角色定位,引导幼儿自主、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自主的发现数量守恒的秘密。 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在欣赏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引导幼儿发现守恒的秘密,并感知守

恒的意义。

第二部分:利用感知、巩固的守恒秘密,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7的数量守恒的同

时进一步感知春天的特征。

第三部分:是活动的拓展,通过前两部分的学习、感知,让孩子自己在春天的图

画中操作,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发现物品能够不受大小、排列方式的影响,能够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守恒。

以上三个部分,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层层深入、步步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情节中得到经验的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