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课堂教学民主化

论课堂教学民主化

来源:抵帆知识网
lj2ll2I2iIliiI— i 。 。 。。 . 。 。 科技,教育 论课堂教学民主化① 赵文兰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锦州 1 21 000) 摘要: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实质是民主的核心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和运用。本文在分析了课堂教学民主化的理论内涵和非民主化的 基础上,讨论了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进程中的民主化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堂民主化 理论依据 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2—3791(201 3)04(b)一0204—01 教学民主化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新的教 学理念,也树立了一种衡量教师人格和素 质的标尺。课堂教学民主化是改变以往传 统教学中教师的特权地位,以教师为教学 的主体,,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活 动的主体,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平等和 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当今“师道尊严 仍 然根深蒂固的传统专制式教学中,深入探 讨课堂教学“民主”改革的新思路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的学生观中,教师和书本置于教 学的核心地位,学生是被压制和被塑造的、 缺乏独立性的“小大人”。学生被视作教师 的附属品,在教育中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 监督鞭策下最大可能的完成事先设定好的 知识内容,这种“教师中心论”使得学生缺 乏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极大地限制了学 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和进取精神严重的被抹杀;求异思维、发散 思维等优异的思维品质,将难以成长;这种 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才能被全面激发。 3.3课程观的更新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 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 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 消极的情感,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在教 学民主化的平台上,新课标要求全体教师 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 内涵,从三维课程角度,更新教育观念,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书本本位的观念。 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选择性。在民主 平等基础上,在合作教学理念下,老师们高 度注重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完全排除对学 习的强制手段。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具有机动灵活 性。适当的变换教室的布置,采用一些必要 措施,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教学民主模 式的平台中,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 会,领进大自然,以此来打破严重阻碍学生 身心发展的教学规范,来缩短师生心理距 离,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 课堂民主化教学评价应尽量多元化。 课堂民主化的教学评价目的是把学生的学 习和认识活动的进程或结果与拟订的学习 和认识任务需要达到的目的相对比较的过 程,以便确定是否接受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教学评价的民主化会促使教师从多维角度 去发现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为学生提供个 性发展的空间,最终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 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诟病已久的落后的学生观与新课标所倡导 1课堂民主化的理论依据 以苏联当代教育实践家教育革新家阿 莫纳什维利为核心人的合作教育学思想倡 导:民主、公平、关心、体贴学生,对学生富 有同情心,与学生休戚与共,这一切是教师 的行动指南,坚决摒弃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的权力主义和强迫命令及其种种表现形 式;使学生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教学教育 过程中来,成为教学过程的自觉、积极的参 与者,使学生得到与教师交往的快乐、认识 的快乐、发展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西方社会较早就明确地提出了“教育 民主”的主张。他们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 主、合作并能有效的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 者的参与的积极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他们 反对压抑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 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 现代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符合学 生发展观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 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 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过 程,通过教育者探索新型的授课方式、教育 思路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和人生观,以此 来塑造新时代的建设者。 的“民主、平等、合作”教学理念大相径庭, 成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2.3传统教育的课程观的非民主化 传统教育的课程设置往往是以“教 为 中心,用“以教定学”,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 的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主要考虑文化遗 产的传承,教学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教师 自身的特点。课程目标是唯知识论,把预设 的知识量传输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 唯书为上、服从知识权威;教学环节过于单 基本上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 “霸王武…斥责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 管理大都是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进行 的。非民主化的课程观造成直接导致了教 学效果的滞后。 一,3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新思路 3.1人才观的更新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 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 的主人。”新型人才观要充分的体现教学民 主化理念,在新的形势下,一改以往的精英 式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泛化的人才理念,即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身体健康的掌握现 代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具有健康情感态度 和健全意志品质的社会公民,具有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和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惯、未来社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3.2学生观的更新 韩愈在Ⅸ师说》中有言:“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 本,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 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教学的民 j三思路首先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 在智力水平、行为习惯、知识背景、家庭环 境、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平衡。在民主化教学 中,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只是拥有知识上的 先知优势,新课标意义下的新型学生可以以 平等的身份去挑战和质疑教师知识上的权 威地位,学生思维和活动的空间极具拓展, 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在 4结语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它深刻而精 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活 动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 的氛围、师生间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才能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教学目标。在建设和 谐社会的今天,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 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我国 未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希望。 2传统教学非民主化探析 2.1传统教育的人才观非民主化 长期以来,人们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 坏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的硬性标 准,无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行灌输知识。在 指导思想上,只要会学习、能学习、学好习 的学生就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的人 才。非知识性能力培养、思维习惯的引导、 道德标准的强化、团队合作精神的倡导这 些都成为现代教育中・个个可望而不可及 的美丽神话。这种落后的人才观泯灭学生 独特活泼的天性、兴趣,乃至健康为代价 的,使教育只能培养出一批“不学经史子 传,唯有题海苦练”的缺乏创造力的“书呆 子”,从而导致未来社会的发展受到这些不 能为其所用”的“人才”的严重制约。 参考文献 【l】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 的对话【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父 系的理性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12). 2.2传统教育的学生观非民主化 [3】王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教育研究, 2001(2). [4]杨元业.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J】. 复旦教育论坛,2003(3). ①作者简介:赵文兰(1 973一),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英语语言教学。 204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