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抵帆知识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情观差异分析

爱情观差异分析

来源:抵帆知识网
爱情观差异分析(江志锋原创)

注:差异分析已经做了2600多字,好累……共同点分析就留给俞人杰吧。

本调研采用问卷分析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首先是问卷方面的总体情况。本小组在3天里,一共收集了145名大学生对于11个富有代表性的爱情观问题的回答。据统计,首先,答卷人所在地域遍布全国18个省份,其中以浙江居多(达55%),其次是北京(24%)和长三角其他地区(11.7%);同时,所访之人还有2人来自国外(分别是美国和荷兰)。这样的地域构成,与浙江大学生源所在地分布十分契合。再者,答卷人的男女构成比约为6.2:3.8,几乎相当于浙江大学学生男女比例(6.5:3.5)。由此观之,本次调查虽不能直接给出全国大学生的爱情观现状,但至少能够代表浙江大学学生典型的爱情观现状,从而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是资料查阅方面的总体情况。本小组(其实是我个人啦)查阅了一些外部的统计数据,如微信公众号“委人对你说”(浙大团工委公众号),来佐证本次分析的一些结论,或者完善本次分析的逻辑。例如,我们在一期微信发布的数据发现,2014和2015年中,学生不同年级的单身率均有相同的规律,即大一较高,大二及以后显著下降(大一在70~80%之间,然而大二以后普遍降至40~60%)。由于恋爱经历对个人爱情观的重塑具有关键作用,而本小组收到的问卷绝大多数来源于大一新生或同龄人群(达90%),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

在表示总体情况时,问卷上所体现的,更适合于表现大一新生的爱情观念现状。

下面分两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进行深入剖析。每个维度仅挑选值得注意的部分论述。

第一,年龄。大一与非大一爱情观大体上一致,但存在一些不可

忽视的差异。究其原因正如前面所说,经历,尤其是恋爱经历,对一个人的爱情观的塑造与修正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补充说明一下:我们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干为“您是否考虑在大学谈恋爱”,选项分别为“是的正在进行中”“考虑过但还没有开始”“随缘啦不急”“步入社会再说”的题目。我们承认这道题出得不尽合理,原本我们试图分别调查被访者的恋爱状况和恋爱意愿两大方面的信息,却杂糅成一道问题。造成的尴尬是,选项重合与缺失明显(比如三四选项交合,又如一段感情已经结束的选项缺失),从而无法调查到更具体清晰的信息。但值得欣慰的是,关于受访人群中有意愿且在进行恋爱的比例差异(大二及以上30%左右,大一20%及以上),可以通过外部数据的佐证证明其仍然是可靠真实的。也就是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我们通过交叉分析,发现:①大一学生偏向于认为恋爱有益(有害10%,有利40%,有无影响50%),而高年级学生则变得保守(有害14%,有利27%,无影响59%)。我们估计,是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还没面临各种考验,竞

争压力较低,加之对爱情幻想的成分更多,美化的程度更甚(针对的是还没开始恋爱的人),所以不如高年级同学的判断现实、准确。②大一学生的恋爱动机比较稚嫩。其中包括出于好奇的(4%),有好感(个人理解为喜欢而不是爱)就想在一起(应该就是试一试的心态了)的(50%),这些都比高年级学生多很多。那么高年级学生的动机是什么?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无可避免”(比好感要深入的,可以称之为爱)(57%)。笔者觉得,因为他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能让自己有好感的人其实并不少,所以更多人向往的的是能让自己不顾一切投入强烈感情的人,而不仅仅是出于好感。③大一学生对大学的爱情更执迷。或许是刚刚从象牙塔里解放,多年压抑的情感终于能够发泄的缘故,小鲜肉更渴望在新的环境里找到同道之人(认为大学爱情不可或缺,因为是美好经历将近40%),而高年级同学拥有同样想法的人明显少(占比仅21%)。高年级同学更信奉“随缘”(71%),估计是被骨感的现实浇醒了。笔者觉得此类人群不是抛却了尘念,相反地,是更看重高质量的爱情,所以才不强求。④高年级学生有在恋爱中对独立自由有更强烈的要求。当被问到是否愿意被伴侣约束之时,高年级更希望自由者不在少数(43%),而大一新生少一点(36%),少的部分更多的是选择了“看情况”,从而大一新生看情况的人一共过半(52%)。的确,爱情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而且所谓的自由每个人的概念范畴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这也多多少少反映了大一学生对于自己的需求更加迷茫。⑤高年级学生对伴侣的要求更加现实。高年级同学与大一新生相比,对于相貌身材、才华能力的要求大幅下降(前者高年级57%,大一72%;后者高年级28%,大一52),而此消彼长,高年级同学的关注度更多集中在了经济条件(大二28%,大一20%)。玫瑰与面包,看来高年级的同学更希望兼而有之。

第二,性别。爱情观的差异不仅与年龄层段有关,更与性别有关。

由于传统下的两性关系中,男性更多扮演的是付出、追求的角色,而女性反之,所以下面的数据都体现出了这种角色差异折射出的爱情观的差别。①女生更随缘。男生正在恋爱的(17%)比女生要少(27%),但考虑恋爱(34%)的却比女生要多(20%)。这里的考虑笔者认为更多的是主观的压力与计划,于是乎男生更喜欢“考虑”,非常合理。相比之下,女生一般会比男生有更多的异性追求者,这个时候,女生就拥有更多选择的主动权利,更希望能找到一个实至名归的有缘人。②女生对恋爱利害关系的判断更加中立。(男生认为有利和有害的分别为44%和19%,而女生相应的为31%和5%,其它更多是选择了无影响64%)。这里反映的客观现实是,男生在恋爱关系中需要做出的博弈(在付出的成本和收获的利益以及丧失的机会中的衡量)更多

更频繁,因为不平等的两性关系无形中加重了男生的压力。而男生也很清楚恋爱双刃剑的好坏两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相比之下,女生得失的灵活度更大,因为她们往往占据着主动。③女生更加现实。在备受关注的择偶标准中,女生比男生显著地更为看重的是经济条件(男13%,女35%),以及才华能力(男31%,女71%)。因为经济条件,是大学恋爱的物质基础,是满足感的一个来源;而才华能力,除了出于女性希望男性比自己更加强大从而更加可靠之外,对男朋友名气资质的盲目追求和虚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而男生看脸比女生普遍(男76%,女74%)。与其说男生更贪图器官上的满足,还不如说男生更知道自己的位置,更加自强不息不依赖女生吧。此外,女生更希望对方是因为看重自己的相貌(男34%,女40%)和思想共鸣(男70%,女87%)而爱上自己。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女性保护自己的表现。男友满足自己的相貌,则不易感情变淡甚至破裂;男友喜欢自己的思想,则心灵的交流能保证关系的良性发展。一句话,女性更要求一种安全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