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着农业发展,也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着手,就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对策
0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亿人,农村人口为67415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0.32%,农民的生活状况关系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重点都在“三农”。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具体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土壤污染加剧
近几年来频繁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2011年3月中旬发生的台州路桥血铅事件,致使台州路桥区上陶村村民172人血铅含量严重超标;2011年8月12日发生在云南曲靖市“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造成当地羊死、猪亡、水不能喝的严重污染状况。据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报告上的数据显示,我国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至少有2000万公顷。国土资源部称,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1.2 水体污染突出
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七大水系409个水质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26个重点湖泊(水库)中,Ⅳ类水质湖库占15.4%;Ⅴ类水质湖库占23.1%;劣Ⅴ类水质湖库占38.5%;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2351个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
-极差级,占全部监测点的57.2%。水体污染可以导致渔业受损;可以导致农业减产、降低农产品质量,甚至可以导致农作物有毒物质富集,减质减产的同时,还会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受到巨大威胁,严重影响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导致多种疾病爆发。可见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力是非常突出的。
1.3 水土流失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面积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水土流失遍布各地,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
1.4 生态植被遭受破坏严重
草地破坏也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草地退化严重,生态功能下降,生态承载力减小,对牧民的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影响;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归纳来说,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究其根源,致因很多,主要有:
2.1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压力过大
人口增长快、需求急剧膨胀,为了维持人口增长、收入提高所造成的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在当地生产力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下,人们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强度、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无计划、无节制地乱垦、滥伐、过牧等,从而导致使环境不断超载而遭到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低,农民环境保护法制观念薄弱,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在观念上难以改变。
2.2 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面源污染严重
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化学品的超量使用,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工厂污水乱排、生活垃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和河道岁月堆放,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2.3 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和乡村企业污染加剧
城市工业“三废”污染向农村蔓延的同时,许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污染重的电镀、农药、化肥、造纸等企业,产生的“三废”任意排放,使得农村生态环境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
2.4 我国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地区的问题常常是被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却往往被忽视。同样,在环境保护领域也是如此,目前,我国农村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还没有一部相对独立的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
3 解决对策
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多方面寻求综合对策,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应该采取如下对策:
3.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建立和健全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创建适应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大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力度, 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强化环保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3.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媒体如电视、报纸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技术、环保行为、生态道德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增强农民环境法律保护意识,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做到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3.3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按照环保部的要求,加快排污管网系统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设,做到环保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3.4 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应切实加大对农村环保事业的投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技术层面彻底解决农村
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Z].2011.
[2]李东.农村环境保护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党史博采:理论,201l,10.
[3]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0-12.
[4]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08(10):32.
[5]吴海燕.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3).
[6]张丹花.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农村环境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