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来源:抵帆知识网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保定市高阳县庞口总校西王庄小学 刘晓柳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成为改革的关键。尤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挑战与机遇,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学,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从备课、上课到教学评价,信息技术都是事半功倍的助手。因此,教师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虽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甚至意味着挑战,但从教师长远的发展来看,主动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化发展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成为改革的关键。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

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一、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师是幸运的,因为其专业发展有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信息时代的教师又是辛苦的,因为信息技术不能自发地促进其专业发展。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两大主题,信息时代的教师如何面向教育信息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成为焦点。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新特点:

(1) 面向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

面向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因此,人们往往把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称为“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简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教师即研究者”成为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教师专业素质呈现出信息化特色

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的

许多课程在教学中采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增加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强了教师劳动的创新性质,使得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和专业态度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

(3) 教师角色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学习模式的出现,教师角色从权威的知识传授

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者、终生学习者、信息时代的知识领航者、协作与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学资源设计者和组织者,等等。

(4) 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离不开信息技术。有人把信

息技术形象地比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翅膀”,插上信息技术“翅膀”的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的“天空”高飞。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六个方面:(1)为教师学习和教学工具、实践与反思的利器、交流与协作的平台。(2)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5)提高教师绩效。(6)引发教育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网与校园网的连接,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并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

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跨越式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的学科教与学带来了深刻变化。

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影响教师教师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专家引领,教师职前教育;教师校本实践;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同行间交流合作等。因此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推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专家引领,教师研讨。采用专家报告、网上指导等方式,系统介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研究、应用模式、实施中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避免的问题。通过专家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研讨和观念碰撞,引导并帮助教师全面地思考和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通过各种形式改变教师被动学习者的角色。

(2)是以教师为主体,实现教学设计的合作。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从根本上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教育问题。教师要将新的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们要学会使用新的技术技能,要通过教师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还要能够在新的不同的情境下解决教学中问题。

(3)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总结。具体内容:分析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成功之处,总结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整合模式;比较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审视实际教学活动与自己的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找出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设想。

(4)是案例展示与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案例的展示和经验交流活动,展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案例,交流经验。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信息技术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在任职头一、两年内,教师获得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的基本技能及对学生行为的指导能力。新手教师很容易借助信息技术(例如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录像或教学案例等)获得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的基本技能。在任职第三、四年内,教师获得相对熟练的教育教学策略,具备处理和解决学生行为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新手教师通过DVD录像、网络远程视频会议、教学案例库、现场观摩,获得各种特定教学情境下教师教学的间接经验,在短时间内成长为熟练教师。在任职第四、五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调整、更新、充实和提高自已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教师有更多、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更新:基于信息技术的自学研习、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等。任职四、五年后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丰富、充实和提高自己。开始形成程序自动化能力和实现教学行为的自由控制,具备深度反省能力,并拥有一些有关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缄默知识。博客、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反思、评价工具帮助教师进一步走向成熟。

从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是特定的人的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人的发展是目的,而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发展的外部环境。只有教师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于实践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