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习" 四川省西昌市河西中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 扩展见识,更是为了提高能力,使学生 刘星 性。此外,在习的内容和形式上,还应 注意有发展和变化。复习、练习,并不 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消化、 深化、运用、提高的过程。因而在习的 内容上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真正在习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基础 的学生,同样的作业练习,但时间一长, 学生间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差异。这是为 什么呢?我想有相当大部分的原因在于 “习”中的习惯。同样是抄单词,有的同 学边抄边从音、形、意去识记,甚至思 考这个单词用法。抄到三、四遍就识记 并掌握了。而有的同学以完成为目的, 抄完十遍,再去问他这个单词的意思, 却不知道。因此,在习中一定要加强“习” 的良好习惯。首先,应养成学而为用的 习惯。养成每一次练习、复习都有明确 的目的、方向的习惯,不是为习而习, 而是为用而习。其次,应养成习中有思 的习惯。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训练的目的不但在于掌握知识, 更在于形成智慧,提高能力。因此训练 时应注意以话题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 思维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反思。总之, 练习、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能 力,还要落脚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 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进而受用终生。 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 良好的思考习惯和行为习惯。而这一切 在于学,更在于习。 学习可分为两个过程:即是“学” 和“习”。学是获取知识,明白方法,提 高认识,是仿效、获得的过程。“习”即 是复习、练习、熟悉、直至会运用、创 造的过程。“习”就像鸟儿来回飞翔一样, 反复不断练习,感知振翅与气流的作用, 进而熟悉、运用,便能自由飞翔于峡谷、 山巅、苍穹。在“习”中感知、领悟、 运用,进而创造性提高。我国传统教育 中,十分重视“习”的价值。孔子有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康有为认为:“人与人想 去之远…则全视习也。”人的性情、知识、 能力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他们所受习 染,所做练习,所经力练和对知识应用 状况不同。 学生成绩的好与坏,出校后发展的 快与慢,将来事业成就的大与小,和学 有关,但更主要在于习。通过习,能使“性 相近”的人,最后显现出“习相远”的 差异来。作为学校中的教育者,我们应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习”,为学生 将来的自由翱翔而改革我们的教学。 增加习课。把忽视的“习”更 一、多从课外转归到课堂上来。从放任自流 纳入教学计划中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中,尤其是 文科教学中,教师课堂上讲,学生课后 做作业,然后在批改作业中来发现学生 学习的效果。这 就对学生“习”的过程缺乏充分的 了解、监督、指导,而学生是怎样“习” 的呢?自习课时间少,几科作业,只能 匆匆应付完成,或在课间、甚至其它课 上做,差生干脆就抄袭。这种情况下作 业质量不言而喻。更别说在练习、复习 过程中进行反思和拓展了。因此,我们 应将学生“习”的相当部分转入到课堂 上来,在教学计划中有针对性设计习课。 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习”的习惯的 养成。师傅领进门,修行也不能完全放任。 二、在习课的时间安排和内容上。 需注意“习”的及时性、分散性和连续性 新课的学习和相关的练习,以及再 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因为习 是对教材知识进一步的理解、记忆、运 用和对运用的矫正阶段,及时的习才能 及时暴露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误差、错误, 从而及时纠错。习的分散性是指习应分 散有间隔。集中突出的习会使学生感到 负担过重,打消积极性,甚至产生反感, 进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分散、反复的习 则能减少大脑的疲劳,保持学习的积极 识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 5.模仿读音: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 看:任何一种语言,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 心理测试也表明,视听所获取的知识占 90%。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 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让 学生在聆听标准的发音,观看多彩的画 面的同时,模仿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 的抑扬顿挫,学习纯正地道的英语。形 式有:播放磁带、光盘等。 6.设疑激趣:质疑是一种具体的教 学方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 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系列性质疑是针 对教材中重点难点,引起学生认识上的 矛盾,促使学生产生急于求答的愿望, 激发其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借助 媒体信息资源,通过查找资料、协作讨 论、编辑生成等过程进一步理解课文人 物、情景,加深印象。形式有亮出背景图, 设置疑问题:亮出设疑题,画出草图等。 7.课堂活动: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 学语言现象的重要标准,要看他们是否 能运用新的语言现象表达实际的意义。 课堂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 机会和能力训练机会,能使学生获得更 多说外语的心理体验和偷悦感、满足感、 成功感。适当的课堂活动能挖掘学习潜 力,增加兴奋点,变“疲劳波谷区”为“高 潮兴奋区”。形式有:玩玩猜猜、听听画 画、看看说说、读读做做等。 8.巩固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听听、 说说、玩玩教学之后,可以设计一些综 合练习。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知 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的综合能力。 示答案。 9.信息反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 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教师通过 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通过文字 输入、情景绘画、语言表达,得出自己 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形式有:采用与课 本配套的光盘练习题,或选用与课本配 套的练习册进行扫描处理。教师也可以 自行设计A、B两组习题,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A组或B组题。 练习作业,学生可单独完成,也可多人 完成i可用软盘交作业,也可用录音带 交作业;还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对话,展 分析、判断,对信息的再输出进行调整 和控制以便变换教法,高速教学进程, 使得教与学更加和谐。美国的心理学家 威詹姆斯曾经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秉 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在信息反馈时对学 生的适度表扬,更具有“场效应”。如设 置一些鼓励性的话语:You are SO clever (你是那么聪明)!Never give up(别放 弃)I Great(太好了1等。信息反馈 形式:表情反馈——教师要善于察言观 色,从学生眼神、表情中了解学生是否 领会输出的信息:语言反馈——教师在 适当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学生相互 问题、讨论等,对学生的信息输入进行 反馈:练习反馈——对个别学生的错误 可进行个别反馈,共同性错误进行全体 反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 馈能力,让学生从“学会”逐渐过渡到“会 学”上来。 素质教育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