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端午节教案(最新)

来源:抵帆知识网
【必备】端午节教案3篇 活动: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1

见周计划。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教学目标:

1、认识“粽、檐、囊、辅、措、诬、颂”7个字,会写“佩、戴、措、诬、颂、驾、尸、俗”8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2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端午节的由来》这篇课文吧!

二、展示与交流 1、汇报生字词。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学生提醒注意:“施”和“尸”是翘舌音。“颂”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词语: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3、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读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4、学生从两方面来汇报:

3

(1)端午节的由来。 (2)爱国诗人屈原。

(学生说出大概的内容既可,不做更细的要求。只是大致的了解。)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是由何而来的呢?课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简要的说明呢?

2、学生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 3、学生汇报。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由来:纪念屈原,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感情朗读。 三、反馈与检测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4

四、课堂小节,置留问题

为了纪念屈原,这些习俗以有两千多年,那么课文是如何细致的`来记叙端午节的由来的呢?相信在下节课的学习中,你就会找到答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复习导入

1、读词语: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驾船、尸体、习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端午节的由来你了解了多少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展示与交流

1、默读课文,屈原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投江?投江后人们是怎样做的?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想一想、画一画,并做好批注。

2、围绕上面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5

3、组织全班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时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怀念之情。]

4、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引导学生通过3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从这句话中不但要体会到屈原的才干,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他爱国爱民,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们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此处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补充一些屈原的爱国诗歌,进一步体会出屈原的忧国忧民。)

●投江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4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这部分内容写出了投江原因,也更突出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屈原投江时的情景,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屈原的爱国之情。)

6

●人们的做法:

(引导学生通过5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想去就他。

(通过“放声大哭”“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就他的人很多。) (2)他们把船上的大米……想药昏江中的蛟龙,使它们无法张口。 (这些也都体现了对屈原的爱戴,指导学生读出百姓的悲痛之情。) ●投粽子的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6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

(1)因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2)……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一句说出了人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一个好办法。要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出这一点。)

小结:从此,每年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

5、全班有感情地齐读7自然段。 三、反馈与检测。

1、通过同学们的理解与分析,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屈原,还知道了端午

7

节的由来,收获真是不小。那么你能把端午节的由来复述出来吗?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 3、指名在全班复述。 四、总结全文,置留作业。 1、师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2、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百姓——爱戴——纪念屈原 教学反思: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端午民俗片段、精心制作的图片文件和实物挂件等形式,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

8

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9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糜烂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10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要在家里包粽子,吃粽子,也让我们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必备】端午节教案3篇】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