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商学院电子商务系 091099176 周佳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原来,音乐的魅力本来如斯的神奇,是一种情感的迸发,也是一种极致的美。
音乐无形无迹不是眼力所能及,它凭借自然发声,凭借器物传音,声之汇,音之交构成天籁、地籁、人籁。音乐本身并无意义,是人们赋予了它一定意义,正如嵇康所说“声无哀乐,情同而声殊”之理自明也。音乐只有与心灵碰撞,产生灵动的火花,这音乐才是有内涵,才是你心中的审美客体。对音乐而言,你不关照它,它依然存在,但它无所谓美。
“音乐所能表现的是人类的全部精神生活”,是人们对音乐有感而发的内心世界的表征。黑格尔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感情的表现,只有感情才是音乐要占为己有的领域。”美妙的乐曲产生是作曲家将自己精神成果记录成乐谱符号,演奏家的激情演出化符号为音响,最终传到听众耳朵里。音乐是与情感相沟通的,情感是音乐这一审美对象的构成力量,也显现出审美主体对待世界的基本看法。
音与情的结合孕育美的产生,情寻音的过程就是美的诞生过程。不管是有意无意对音乐的审美都是心对音乐美的体验。音乐的美有外露有含蓄,外露是作曲者有意让听众沿着作者思路而展开想象。含蓄是作曲者让听众自己去体会,理出自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音、情、美汇合将使人们在音乐里听到和谐婉转的优美之音,壮美高亢的崇高之声,哀婉凄凉的悲剧之韵,轻松幽默的喜剧之曲。
优美之音意蕴深远,流露真情,给人以启迪的精神内涵,像《春江花月夜》一样清幽婉转,丝竹管弦中透着人生蕴味。可是一再追求外在愉悦感将陷入粗俗乏味,背离优美的审美追求,导致音、情、美的脱节。
崇高之声多表现一种壮美,有庞大的规模,矛盾冲突强烈,如同《黄河大合唱》之慷慨激昂,撼人肺腑,动人心魄。音乐给人的崇高感比起优美更具有震撼
力。音不平,情浮动,当然会美不胜收。
悲剧之韵,音调缓慢低沉,如泣如诉,似《二泉映月》一样,听后常常因悲恸而落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音因器生悲,情因音而伤,音与情间流出一种凄美。
喜剧之曲,给人以轻松活泼,愉快喜悦的审美感受,体现出“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蔑视丑恶的审美要求。”音乐轻快诙谐,轻松兴奋,美自心流,情由音生。
书中说,优美与崇高对立,悲剧与喜剧结缘,崇高和悲剧为友,优美和喜剧为邻,相对立的范畴相互依存,相邻的范畴可以相互运动。因而在一部大型歌剧中,你会发现这四者的统一对立,体味到人类丰富的情感变化,不同审美范畴的相互渗透,感受到音美因情,情真为美。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音乐流淌着,心在感受着,自然能体会到其中的万千奥秘,美轮美奂,于是方能理出自己人生的意味,在音乐里感悟生活,陶冶性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