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护·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黄金美
(广西桂林冶金疗养院/桂林夕阳红养老中心,广西 桂林 1003)
摘要: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导致老年人伤残及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跌倒后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进而出现功能状态衰退的情况,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本文针对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相关护理的对策做研究。关键词:养老院;老人;跌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67.219
本文引用格式:黄金美.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22+324.
0 引言
老年人跌倒以65岁以上较为多见,主要是肢体失控发生跌倒。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退,往往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跌倒的可能性也更大[1]。因此,对造成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提升老年人对跌倒的认知度、预防跌倒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2013年至2018年在我院养老跌倒的老年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的时间段,为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为加强老年人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
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大脑应急反应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易引起跌倒,入厕后体位改变过快(久坐后突然站立)、地面湿滑、老人不用扶手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人员经常强化安全教育,在卫生间及走廊贴醒目提示语,强调体位急速改变及不用扶手导致跌倒的严重性,提高养老老年人对跌到危险的认知度及自我防范意识。
2.2 老人预防跌倒依从性低。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能全面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夜间,多数老人不想打扰值班工作人员而自行起床,体质较弱而去卫生间途中跌倒。林可可等[3]对106例住院患者安全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虽然跌倒的发生率最高,但在预防跌倒方面的评分处于中等水平,预防跌倒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弱。而且到养老院养老都是没有家属陪同的,所以,在老人入院时,护士应对老人跌到风险进行评估,对易发生跌到的老人反复强调跌倒的不良后果,教会老人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嘱老人站立或卧位起身时动作要缓慢、如厕时尽量使用扶手等,强调体位改变时需遵循“三部曲”[4],即平躺30s,再坐起,坐起30s再站立,站立30s再行走,做到经常提示,强化老人预防跌到意识,提高老人的预防跌倒依从性,改善养老院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及行为。
2.3 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生理器官功能不断减退,加上大部分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和种类的疾病,有导致系统功能降低,关节呈现出退行性改变,反应迟钝,感觉平衡能力变弱,步态不稳、某些药物影响,易因姿态不稳导致跌倒。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老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锻炼,可使肌肉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步态灵活性及稳定性等增强,进而降低跌倒风险。有研究平衡训练与下肢肌力锻炼可将老年人跌倒风险明显降低[5];改善老人饮食,增加营养,从而增强老人健康,对于便秘的患者,应给予粗纤维饮食等。
2.4 完善各项设施、加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地点的管理。保持房间光线充足、物品摆放整齐,老人平时活动行走路线避免出现障碍物,用物放置于易取之处;增加廊道扶手,劝说有跌到风险的老人选择使用合适的手杖或助行器,同时完善卫生间安全警示标识,使用防滑地垫等设施;给老人穿防滑的胶底鞋,大小应合适,避免衣裤过长,配以合适的眼镜、助听器来弥补视觉、听觉上的障碍,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跌到倾向的及时纠正。夜间,由于老人卧床时间较长,体位改变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者意识没有完全清醒状态,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对夜间习惯起床入厕老人使用夜灯,
(下转第324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到我科疗养的出现跌倒的老人7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60-93岁。纳入标准:①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②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眩晕症相关疾病。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疗养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出现跌倒的老人78例,包含患者年龄、性别、跌倒前是否使用药物、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1.3 结果。78例老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布:早上11例,中午5例,下午9例,上半夜29例,下半夜24例,晚上发生率占跌倒事件的67.9%,跌倒地点在卫生间发生概率最高,占43.6%,见表1。表1 78例老年疗养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布(n,%)跌倒跌倒发生的时间早上中午下午上半夜下半夜跌倒地点卫生间房间内走廊其他342161743.626.97.721.81159292414.16.411.537.230.8例数构成比(%)2 跌倒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2.1 卫生间地面湿滑及入厕后体位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视力的下降,老年人骨骼肌功能及下肢肌肉力量下降,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324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7
实了这点。本研究中医非药物干预组经过16周干预,检测的血生化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
2.2 中医非药物干预后糖尿病高危人群生化指标的变化。由表2可知,16周中医非药物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生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与入组时血生化测量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GHbA1c(%)干预前5.±0.535.96±0.530.59420.50干预后5.90±0.495.57±0.483.06180.00304 结论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脂、血糖指标同期结果比较一览表(±s)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P空腹血糖(mmol/L)干预前5.85±1.365.88±1.760.08560.9319干预后5.78±1.295.29±0.202.40310.0186干预前8.22±1.968.31±1.800.21530.8301葡萄糖负荷干预后8.17±1.866.±1.713.22550.00183 讨论3.1 中医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体质指标的影响。糖尿病的形成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饮食不合理、平时缺少运动、体重超重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者发病率较高。实验组经过16周中医非药物干预,体重平均减少了3.8 kg,BMI从原来28.4降到24.5,腰臀比也显著降低。因此,对于超重者,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可有效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总之,从以上患者体质指标变化情况看,本实验的非药物干预对减轻体重,平衡能量、愉悦心态、养生健体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预防糖尿病及其他生活方式病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作用。
3.2 中医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的影响。已有研究初步证实,中医养生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伍艳明等[2]的研究就证
中医非药物干预在糖尿病前期较有疗效,中医非药物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转归有积极作用,除本文介绍方式之外,还可以用艾灸、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改善体质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发生[3]。不过,目前针对中医非药物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机制研究较少,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中医特色疗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雷晴,周兴华.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在糖尿病前期的应用[J].泸州医
学院学报,2009,32(3):242.
[2] 伍艳明,林凯玲,陈瑞芳.八段锦养生法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作用
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2):959-966.
[3] 沈维维.中医非药物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53-1.
(上接第322页)
做好协调夜间重点时段护理人员的配置,护理人员增加夜间巡视次数,对高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在老人睡觉前护理人员需提醒其做好入厕准备,活动不便者将小便器放置其床旁或告知其夜间入厕时呼叫护理人员协助等,提高护理安全警惕。2.5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护理人员是知识宣教的执行者,其自身知识缺乏时会影响老人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跌倒的预防知识和对老人宣教能力至关重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①跌倒风险评估表的使用;②易跌倒的高危因素、易跌倒的人群;③易引起跌倒的药物掌握:④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以及沟通的技巧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据入院时对老年人进行的跌倒风险评估表,有针对性的护理
干预与指导,对身体机能较弱的老年人增加营养,给予相应的理疗增强机体活动力量,做好日常生活指导,积极预防跌倒的发生[7] 。此外,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因素引起跌到认知度不足,我们有义务对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强调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减少因药物因素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老年人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顾虑。在设施设备上尽量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老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欧洲,陕海丽,于春妮.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研究进展[J].预
防医学,2017,29(11):1127-1132.
[2] 熊玉干.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4):338-4351.
[3] 林可可,赵静.住院老年患者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
志,2011,6(8):11-13.
[4] 朱晓影.预防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J]护理学
报,2011,18(1B):25-26.
[5] 陶鑫,张晓静,卢艳,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l):165.
[6] 董璐,周洁,徐国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
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30-31.
[7] 王彦艳,刘延锦,娄小平.113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
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报,2017,24(17):68-71.
3 结论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养老院养老是更多家庭选择的养老方式,老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跌倒事件位于各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前3位,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6],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步退化,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疾病,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发生跌倒的几率也增加,个别老年人不服老、好强、对自身能力下降评估认识不足等也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不同渠道宣传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知识等,根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fix.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8096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