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检查表(试行)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1.1职业健康管 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理机构、人员配业健康监督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备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1.2职业危害防 计划应当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 治计划和实施 实施方案应当包括时间进度、实施步骤、技术要求、验方案 收方法等内容。 主要包括: 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1.职业危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害防治管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理措施 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3建立健全职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装备维护检修制度; 业健康各项管 劳动防护用品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报废管理制度; 理制度 职业危害日常监测、检测、评价制度;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危害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制度等。 建立健全各工种(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并张贴在1.4操作规程 操作岗位。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查看有关文件、 询问有关人员 存在问题 查看文件、资料 查看文件、资料 查看文件、资 料,并现场检查 1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主要内容: 单位基本情况; 各个作业场所工艺流程; 所使用的材料清单、主要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检测评价报告; 防护设施清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申报回执》;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员情况及其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职业病人清单; 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等。 按规定提供足额的职业危害防治经费,并制定经费保障制度和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费用包括人员、机构、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防治设施设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与维护、日常监测、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人诊断与管理、工伤保险等费用; 职业病防治费用纳入生产经营成本。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评估所投入费用是否与生产经营规模、职业危害控制需求相适应,并提供保障措施。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险费。 检查方法 存在问题 1.5职业健康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查看档案材料 1.6职业危害防治经费 查看相关财务 凭证、现场检查 1.7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 查看合同及保 险凭证 2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存在问题 预案应当明确责任人、组织机构、事故发生后的疏通路1.8制定职业危线、技术方案、应急救援设施额维护和启动、医疗救护方害事故应急救查看预案及演 案等内容; 预案并定期演练记录 制定演练计划,做好演练记录,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练 事故的单位每年应进行1-2次演练。 2.1职业危害因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现场检测、查看素浓(强)度 准和行业标准。 相关检测报告 2.2防护设施 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有效设施。 现场检查 2.3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现场检查 2.4卫生设施 有配套的更衣室、洗浴室、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现场检查 2.5生理、心理 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现场检查 健康的要求 康的要求。 2.作业场所2.6作业场所与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职业健康基现场检查 生活场所分开 住人。 本要求 2.7高毒作业场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现场检查 所隔离 2.8自动报警装 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置和事故通风现场检查 业场所,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并有效联动。 设施 2.9撤离通道和 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现场检查 必要的泄险区 3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查验证照 存在问题 2.10职业卫生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取得《职业卫生安安全许可 全许可证》。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2.11其他要求 的其他要求。 建设单位应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3.1职业危害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预评价; 评价 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3.2职业危害防提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初步设计; 护设施初步设 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计 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3.建设项目3.3职业危害防 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职业危害预护设施“三同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防措施 时” 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中。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依法经验收3.4职业危害防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正式护设施验收 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查看备案回执 查看备案回执 查阅设计、现场 抽查核对 查看备案回执 4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凡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每年均应按照《作业场所4.1及时、如实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规定,子啊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查看申报回执 申报职业危害 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危害。 4.2新建项目申 新建项目在竣工之日起30日内进行首次职业危害申报。 查看申报回执 报 早申报年度内如因技术、工艺、材料等变更导致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名4.3变更方式 查看申报回执 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4.职业危害起15日内进行变更申报。 申报管理 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办理4.4项目注销 查看相关资料 注销手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通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电子数据申报,经审查合格、备案后,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纸质文本)加盖公章并有网上查看核对4.5申报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回执 督管理部门,同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索取“申报回执”。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危害防治和保护劳5.1优先采用新动者职业安全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通过技术技术、新工艺和现场检查 控制,尽可能采取密闭化、自动化生产,并采取机械操作、新材料 劳动者远距离操作等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职业危害。 5.2明令禁止使 不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现场检查 用 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5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5.3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所 不得隐瞒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所产生的职业危害。 产生的职业危害 采购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和材料时,应当向供应商索取5.4采购可能产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说明产品特性、主要成分、存在的有生职业危害的害物质、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护剂应设备和材料 急救治措施等。 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5.5职业危害作件的单位和个人; 业转移 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 不得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5.6违章指挥 业。 需要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密闭空5.7密闭空间作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的规定进行密闭业 空间作业。 日常监测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并指定专人负责; 按照规定设置日常监测装置,监测危害因素浓度变化情况,6.1职业危害日并记录存档; 常监测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采样、布点符合国家标准; 从事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作业人员(岗位)应当配备有毒物质快速检测报警仪。 检查方法 询问有关人员、查看 相关资料、现场检测 查看相关 资料 查看委托协议、核查 受委托单位 现场检查 存在问题 5.技术艺材料备及密空间作管理 工设闭业现场检查、询问有关 人员 现场有关并查关监录 检仪看测查器有 记 6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按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评价。 6.2、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检测每年进行一次、评价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高检测、评价 毒作业场所每月进行一次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控制6、职业危效果评价。 害监测检测评价 监测、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的,应立即采取措施治理,确保6.3、监测、检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 测评价结果处检测、评价报告应当保证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并报送安理 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存入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查看服务合同及检 测评价报告。 现场检查并查看有 关记录。 存在问题 现场检查作业场所应当在醒目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告内容包括:职公告设置7.1、公告告知 业危害防治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结果 及公告内和应急救援措施。 容。 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符现场检查合标准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公告设置7.2、警示告知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生产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及公告内7、职业危处置措施等内容。 容。 害告知措存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区域警戒线。 施 7.3、危险区域产生一般有毒物质的应设置黄色区域警戒线,产生高毒物质现场检查。 告知 的区域应设置红色区域警戒线。 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中应当载明工作过程7.4、劳动合同查看相关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告知 合同。 接触的职业危害变化时,告知内容相应变更。 7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7.5、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 结果告知 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机械化和自动化,8.1、防护设施加强密闭,并结合生产工艺,在所有产生粉尘、毒物的岗位及设置 设备安装排风排毒除尘装置。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尽量采用湿式作业。 8.2、防止二次作业场所应配备负压式清扫设备和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扬尘措施 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如必须设置水平8.3、除尘管道 管道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 8.4、净化回收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回收系统中,设置连续系统防护 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8、职业危高度物质作业应当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并设置通风排毒装8.5、高毒作业害防护设置,和通讯报警装置,作业场所设置淋浴间、更衣室、物品存防护 施 放专用间。 高温作业车间应当形成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 8.6、高温作业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防护 操作室、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室内气温不超过28℃。 8.7、低温作业低温作业车间(冷库)应附设工作服干燥室及淋浴室。 防护 产生噪音较大的设备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离,工艺允8.8、噪音与振许远距离控制的,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 动防护 产生强烈震动的车间,设置防止振动传播的措施。 检查方法 查看体检报告。 现场检查 存在问题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检测 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检测 8
检查标准 检查方法 产生微波或者高频电磁场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电磁辐射能泄露的措施; 8.9微波与电磁 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有良好的屏蔽措施; 现场检查、检测 防护 超高压输电设备,在人通常不去的地方,应当用屏蔽网、罩等设备遮挡起来。 井下采掘作业必须采用湿式凿岩,并应采取冲帮、洗顶 8.10井下采掘喷雾、洒水综合防尘措施; 现场检查 作业保护 井下气象条件达到卫生要求。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应及时维护、定期检测,并保8.11防护设施证正常运行; 现场检查 检修与维护 不得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应急救援设施。 查看防护用品9.1防护用品配 按《劳动防护用品选配规则》和《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发放账目、现场备 准》为劳动者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劳动防护用品。 检查 查看防护用品 不得使用假冒伪劣、超过使用期限和市失去防护性能的9.2防护用品质发放账目、相关9.个人防护劳动防护用品,配发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量 质量证明文件用品 标准。 及现场检查 9.3防护用品使 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则,从业现场检查 用 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9.4防护用品检 劳动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检修、维护,并定期检测现场检查 修与维护 防护性能和效果。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9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 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劳动用品的发放; 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单位销售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当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安全生产负责人员检查验收。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禁止使用童工和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盖章。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按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和保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并具有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 检查方法 查看防护用品发放账目、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销售单位资格证明及现场检查 查看体检报告、 抽查核对 查看监护档案及现场抽查核 对 查看相关记录 存在问题 9.5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0.1职业健康检查 10.2职业禁忌和特殊人员保护 10.职业健10.3劳动合同康监护 解除 10.4职业病报告 10.5劳动者待遇 11.1管理人员培训 查看相关记录 查看相关记录 查看有效证件 10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标准 按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 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知道从业人员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宣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普及职业健康知识。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还需配置满足需要的现场应急用品、救援设施等。如:空气呼吸器、全封闭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单向阀防护口罩、防暑降温用品、给氧器、现场止血用品和急救药品等。 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发生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扩大。 对遭受职业危害人员,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所需费用。 检查方法 查看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现场询问核对。 现场检查及相关记录 存在问题 11.2、从业人员11、职业健培训 康宣传教育培训。 11.3、宣传教育 12.1、职业危害事故预防与救援 12、职业危害事故 12.2、事业危害事故报告 12.3、事故控制与人员救治 现场检查 查看相关记录 调查询问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