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制度设计因素分析
文/黄立
摘 要:长久以来晋升制度备受批评的是需要溜须拍马送礼贿赂,否则绩效能力再好,也无法晋升。随着法治社会的逐渐
完善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合理地设计人事晋升制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晋升;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308-01长久以来晋升制度备受批评的是需要溜须拍马送礼贿赂,否则绩效能力再好,也无法晋升。晋升的本意应该是为了满足单位发展需要,而提拔或选择合适的人担任合适的岗位。对单位而言,晋升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更多的谋略;对个人而言,晋升意味着更高的薪资、更大的权利。晋升既要满足单位发展又要满足个人需要;既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公平公正;既要便于发现人才又要照顾一般大众。晋升满足个人需求是途径,满足单位发展是根本,两者有机统一就能事半功倍;两者貌合神离就会事倍功半。晋升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决定着单位能否健康长远发展,内部关系是否风正气顺。
晋升制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岗位设置
因人设岗,还是因岗择人。从单位发展而言,应该因事设岗,因岗晋升。成熟的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完备,比如大型企业以及党政机构,无须考虑岗位设置问题,当然也存在改革空间,需要进行精简调整。大量的事实显示,因人设岗其实颇为普遍,晋升没有空缺,可以凭空设置岗位,党政机构尤甚,人员冗余,诸如十几个副县长之类的事情荒唐之极却又颇具代表性。当然也存在员工能力出众,但一时没有施展舞台的客观事实,这种情况下势必需要创造舞台,要么成立新的机构,要么淘汰旧的人员,否则就会因个人发展受限造成人员流失,这时的因人设岗就非常必要。岗位出现人员空缺或现有人员能力欠佳,需要重新晋升人员,这应当是晋升的本质所在。但人员空缺不是一种常态,现有人员能力是否欠缺也难以量化显现,所以本质问题反倒变得次要了。
二、能力素质
工作能力还是领导能力。领导者需要英明的决策能力,办事人员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现实中,通常会因为业务能力突出,而被晋升到领导岗位上,结果既耽误个人也影响单位。当然在官本位盛行的中国,业务人员向往仕途也很普遍,根本的原因在于:做了领导,占据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资源可能更有利于自己业务上的发展。结果却是既荒废了专业也耽误了行业,业务人员可以不懂领导艺术,但领导者一定要懂一些业务,否则就会影响业务人员能力发挥,继而影响自己领导地位的稳定。
三、工作业绩
谁的业绩高就晋升谁,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最复杂。应看到,一个人的能力与成绩之间并不一定成正比。因为介于能力和成绩之间存在着影响能力发挥的多种因素,比如本人的工作态度、上级的领导能力、外界的工作环境等。所以,别轻易作出“成绩不好,大概能力也低”之类不全面的判断。短期的业绩不能说明实质问题,还要看业绩的取得是否可以持续、是否合法合理、是否本人能力所致等。当然,以业绩衡量工作能力,作为晋升条件是一种最简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考核成绩
考绩可以兼顾没有机会的人员,严格规范的考核,能够发现
308 2011.05
那些因为客观因素而工作业绩一般的人。当然,考绩好只是晋升的一个前提条件,或者可以作为拟定晋升对象的条件,进一步通过工作表现来决定是否晋升。合理设置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可以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引领员工自觉向着单位发展有利的方向提高自己,对于单位发展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
五、工作表现
对于一些难以用工作量、工作业绩衡量的岗位,可以通过平时工作投入度来考量,看工作是否尽心尽力、勤恳踏实。比如超市收银员,不能简单用谁收的金额多、服务人员多谁就优秀来判定,也不能用考绩也判定业绩,因为员工可能在业务竞赛中成绩出众,但在实际工作中用心不够、服务态度一般。另外员工被投诉未必说明态度、工作就有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这样,工作表现就应该细化为业务程度、工作态度、遵章守纪、日常考勤等内容。
六、年龄资历
这是一种虽不利于竞争但必须考虑的晋升因素。应该说,同一种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下,在单位的时间越长贡献越大经验越丰富。然而,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等客观因素,时间长短不代表所做贡献。所以,年龄资历只是对大多数中间状态的人而言的,对于优秀人才和末位人员则不适用。这种办法只是适合对单位忠诚度的考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流出率。
七、学历水平
学历水平对工作能力和业绩来说没有必然关联,只能说是有些潜在联系。如果仅仅追求工作业绩的提升,那么不必考虑员工学历水平如何。如果想要人为设置晋升门槛,或者营造学习的氛围和钻研的精神,那么学历层次可以作为考量人员能力素质的一小部分,也算是一种用人导向。整体而言,学历高一些,工作潜质也就大一些,当然,对于极端人员(优秀或末位)而言并不适用。
八、晋升时限
晋升的形式分为定期或不定期。对多数中间状态人员而言,通常采取每年晋升职级工资来实现晋升,这在大多数单位普通员工中采用。对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行政人员则采用年历资质+能力素质的方式晋升,这在党政军中采用较多。对特殊优秀人才则可根据能力先晋升后使用,或先储备再使用的方式,以满足个人和单位的共同发展需求,这种情况在任何单位都适用,只是外企比中企使用多,企业比党政使用多。
设计或者检讨现行的人事晋升制度,如果综合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制约因素,或许就能更加合理快捷地发现使用优秀人才,促进单位建设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69052部队作者简介:黄立(1979— ),男,山东阳谷人,职称:无,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人事晋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