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悟人生

来源:抵帆知识网


感悟人生

本人实在太平凡了,也许无权或说无资格和别人谈人生。论学识“囊中羞涩”,论权势“无名鼠辈”,论资格更是“不名一文”,论年龄似乎可以自豪一点,但不过也仅仅是已过不惑,尚不知天命。因此本人谈人生实在显得突兀而又滑稽,也许会令人捧腹不禁,笑掉大牙;也许会使人感到自不量力,而贻笑大方。但令人奇怪的是越是这样,越会产生想试一试的欲望,于是蠢蠢欲动,想入非非,必欲吐之为快,但由于本人实在是一凡夫俗子,奉劝读者还是快翻几页或合卷罢读为好,以免耽误你宝贵的时间。倘若读者不吝一读,且觉得尚有可取之处,则必会千恩万谢,感激涕零,必会为有一知音,而倍感幸福。

即如此,就斗胆和诸位朋友、同仁、同学谈一谈人生。且想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拟题为人生三谈,为快乐人生、充实人生、有为人生。

人生感悟之一——快乐人生

谈到快乐人生,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常常涌现出曹操的影子,朦胧中见到这位伟人正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也常常出现大文豪苏轼的形象,他正面朝长江,举杯对月,吟诵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们且不谈他们的诗作是否有消极的倾向,但我觉得他们的诗中揭示了这样的道理;人生并非如我们想的那样漫长,其实,人生是短暂的。

1

人生既然短暂,为人生定个基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人生的基调应该是快乐,即我的第一命题:快乐人生。

我们都企盼人生平安,“祝你一生平安”“好人一生平安”已经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祝愿,但是,人的一生却很难以“好人” 作为平安的先决条件。可以武断地说:人的一生或多或少会遇到坎坷与磨难,很难是一帆风顺的。当然,有的人经历的磨难可能大一些,有的人可能小一些。遇到挫折怎么办?无非有两种办法,其一,乐观地对待困难,把它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是可贵的财富,正如有的人讲: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同时积极努力,力争早日解决问题,尽早度过困难。其二,悲观失望,以为世界末日已经到来,惶惶不可终日,手足无措,消极等待,更有甚者,破罐子破摔,爱怎的怎的。这样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把问题搞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人同时去医院体检,由于医院工作的失误,有病的和没病的体检单弄错。结果没病的人精神负担太重,以致弄出了不少毛病。这当然与医院的工作作风有关,但也不可小看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有不少的人得了重病(也许是不治之症)但由于精神乐观,积极治疗,病情得到了缓解,有的甚至得到了治愈。这说明乐观的生活是对待挫折坎坷的好方法,人生需要乐观。

毋庸讳言,人的挫折或磨难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是身体的,也可能是精神的、情感的、工作的、学习的。但只要你乐观地对待、快乐的生活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人生需要快乐呀!

2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一生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富裕而且是幸福的,快乐与否关系不大了吧。其实也不尽然。快乐是一种心情、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是一种对低级趣味的超脱。无论怎样的境况你都需要。君不见许多大款腰缠万贯,一掷千金,却眉头不展、忧心忡忡吗?许多高官一言九鼎、颐指气使,却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吗?而平凡生活中的不少百姓却谈笑风生、笑容满面、怡然自得。

既然人生需要快乐,那么怎么才能快乐呢,这也许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要想快乐有几种办法。我择其一二言之。

一曰:远瞻法。

顾名思义,即当我们处于困难或挫折时往远想一想,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或挫折吓倒。往往有这种情况,我们觉得困难几乎不能克服,难题几乎不能解决,厄运几乎不能摆脱,挫折几乎不能承受,似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但当我们往远处想一想,想到美好的明天,想到战胜目前困难后的结局,我们则常常觉得一切都是暂时的。为了美好的明天即使再困难再艰辛再痛苦再劳累也是值得的。

我曾与不少并不聪明且非常努力的朋友和学生们闲聊,我直言不讳地问他们,如此辛苦的拼搏是否值得,是否觉得痛苦、无聊。他们的答复大都是:不!我并不感到痛苦和无聊。只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看到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付出一定的代价值得。真因为我们更多的是想到未来,因而我们并不

3

感到痛苦或无聊。

细细想来,这里 包含着一个朴实的道理:只要有一个理想支撑,我们就能化痛苦为快乐,化无聊为享受。正如一位台湾歌手唱的那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只要我们还有梦。是啊!有梦的日子就有快乐,因为美梦能够成真。

二曰:比较法

比较法是说当我们感到生活不如意时和不如自己的人比一比,我们就能得到某种满足,也就排遣了痛苦,获得了快乐。也许有人会说:我为什么不能和比自己强的人比。其实,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能不能比的问题,而是一种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角度。为了振奋自己,求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当然应该和比自己强的人比。但在求得快乐这一目的的前提下,和生活处境、工作条件、物质享受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我们则容易更快乐些。当然这里我并不是主张麻痹自己。

我曾和一个参加过中越反击战的战士(朋友的哥哥)闲聊。我问:“你参加了中越反击战,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但目前你却并没有获得什么,既没有金钱,也没有荣誉,你觉得亏不亏?”“有什么亏不亏的,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太幸运了。尽管目前生活平淡,但一想到和我一同参战牺牲的战友,我知足啊。”他坦然的语调、平静的表情、朴实的话语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快乐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超脱,它是高尚者的朋友,是卑鄙者的敌人。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很多时候我

4

们并没有在意他。

我曾遭遇过一场车祸,右腿骨折。不知是医术欠佳,还是骨折太重,治疗了一年,最终短了2公分,落得个十级残疾。很多朋友和同事很感不平,更感遗憾。他们有的主张找医院评理,有的为我感到痛心。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既没有和医院去评理,心里也很平静。有人夸我豁达,其实我想找医院评理会有什么结果,无非是:你自己没有保护好,骨折太重,短两公分完全正常等等,还会有什么结果呢?自己心里不平静,则完全是自己折磨自己。短了就是短了,我也不可能把腿弄折重接。与其自我折磨倒不如平静心态,在生活中寻求一点快乐。大家都知道因车祸丧命的太多了,和他们比,我简直是太幸运了,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我觉得比较法是摆脱痛苦,寻求快乐的好方法。大家何不尝试试之。

三曰:辩证法

辩证法是说要辩证地看问题,有的问题表面看是痛苦的,但实质是快乐的;有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是苦恼的,但换个角度看则恰恰相反;有的问题从形式上看是无聊的,但从内容看又是颇有意义的。我们只有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笑话: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遭罪。本山的这句“名言”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冷静的想一

5

像,这里何尝不包含某种道理。有的时候是结果是幸福的,但过程是痛苦的;有的时候目的是诱人的,但方式是难受的,而更多的时候是快乐与痛苦紧紧交织在一起。喝酒的人喝酒的时候无疑是快乐的,但大家都不难发现喝酒时没有一个人的表情是非常快乐的;爱吃辣根的人吃辣根当然是高兴的,但吃辣根时的表情却很难令人恭维;听说南方有种名菜叫臭酸,吃的时候要捂住鼻子,但吃后却感到余味无穷,非得再吃不可。你说怪不怪?细想,道理也很简单,快乐和痛苦是一对孪生兄弟,快乐里包含痛苦,痛苦中更包含快乐。我们的使命就是即承认痛苦,更要善于从痛苦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体验快乐。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更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善于从痛苦中发现、体验、感受快乐。搞一个活动必然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准备,活动方式、活动时间、组织安排、服装道具、场地选择等,这里必定要付出心血,但活动圆满结束的成就感也是非常快乐的;备课时精心的准备、科学的设计、查找资料、撰写教案无疑是辛苦的,但讲课后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则是快乐的;周而复始的学习当然是枯燥的,但金榜题名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快乐,还需要顽强的意志、豁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厚重的积淀。没有这些,快乐也只能是浅层次的放松,是低级的惬意。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另文详述,这里不再赘言。

但是我们也毋庸讳言,由于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总是

6

过多地接受那些崇高的理想、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顽强的拼搏等等的教育,这些东西总是萦绕在我们的心中,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已远离了我们。我们只有学会远瞻、比较、辩证的去生活,我们才能得到那本该属于我们的快乐,当然,我并不反对奋斗、拼搏。事实恰恰是,快乐的去奋斗、拼搏,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中国几十年冲击足球世界杯无功而返,而米卢的快乐足球却使中国在44年后首次冲出了亚洲,我们应该从这里得到某种启示。

我常常这样想,也许我们只有要学会快乐,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人生感悟之二——充实人生

我常常这样想人的生命基本是一个定长(这里忽略锻炼可以延长生命等因素),人不可能无限地活下去,但人完全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多做一些事,其实这也就是延长了生命。概括地说就是:生命是一道减法,人生应当是一道加法。基于这一认识我提出这样的命题:人生要充实,或曰:充实人生。

我想对于这一命题大家都不会提出什么异议,谁不想让人生活得丰富充实、幸福美满、浪漫潇洒呢?那么我们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充实了。充实人生的关键在于一个“多”字,人生没有“多”,不可能充实。要想让人生过的充实就要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多实践,多总结。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才能让人生活的充实。我个人认为要想让人生活的充实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不要浪费时间、力争更多地参加活动、尽量多读书和去旅游

7

观光。

不要浪费时间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时间重要的文章可谓比比皆是。在这里我不想再重复。我只想就这一问题提出几个建议。其建议为:增加计划性,不放纵自己;当日事当日毕,不宽容自己;订立适当的目标,不难为自己,但时常激励自己;

计划性是充实人生的第一要务,没有计划则谈不上充实人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懂的时间的宝贵,都明白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这一道理。但由于我们不注意计划性,以致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定决心要努力奋斗,但三分钟热血,没过几天,热情消失,决心成了空中楼阁。后来想来,常常为此痛苦不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人是有惰性的(请允许我这样说,我也不否定有特例),我们常愿意宽容自己。由于这种思想作怪,人们都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当我们的想法遇到困难时,我们经常想的往往不是如何克服困难,而是常想这样做有没有必要、值不值。有时甚至想即使我不在奋斗,也远远超过某某人。这样想来计划性是克服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由于我们制定了计划,并时时检查自己,这样就 容易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最大限度的限制自己,不放纵自己,从而保证或基本达到了自己的计划,为人生有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条件。

要想做到计划的实施,树立一种观念是非常必要的,那就是:当日事当日毕。我们要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把计划订到每一天都

8

干什么,都必须干好什么。记得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说:我一生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我有了一点成就,就是源于我的一点习惯,每天必须把当天的事情办好,从不推诿。他还说:我常常有时想宽容自己,但一想到自己的信念,加之习惯的力量,因此,我每天都力争把自己的事情办的基本完满。前辈的话揭示了几个基本的道理:人 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只有抓住了每一天,我们才能抓住成功、抓住未来。这里说到底就是抓住每一天,当日事当日毕,不宽容自己,才能真正的达到充实自己、充实人生的目的。

我们必须承认经常有这种情况,订立了计划且决心实施,而结果却没有得到实施。这时我们常常埋怨自己意志不坚定,品行欠顽强,甚至因此而心灰意懒,不再为自己的理想(这里且不讨论究竟什么是理想、怎样才算实现理想的问题)而奋斗,其结果往往是:人生一世、一事无成。我不想否定没有实现自己计划有意志和品行的问题,但我常觉得我们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计划的可行性。在我的朋友、同事、学生中不乏有远大理想者,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流于平庸。为什么呢?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从他们失败的经历中我得到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他们往往把目标定的很高,经过一段相当长且艰苦的的努力,他们和目标的距离没有看出明显的缩短,以致信心丧失、偃旗息鼓。我们必须承认人和人是有差异的,这差异有先天的,更多是后天的;有主观的,更多是客观的;有智力的,更多的是环境条件的。

9

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差异。基于此,我们在订立计划时就必须考虑到各个方面,尤其是自己的具体情况。我主张订立计划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在对自己缺乏客观分析时,其计划宁低勿高、宁小勿大、宁近勿远。当然我也反对计划的低档化、理想的庸俗化。我这里强调的是计划的可行性。我有个很要好的朋友曾立志当一名作家,但他语言的功底实在一般,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见解及洞察力等,最终理想没有得到实现。每当和我谈及此事,他常感慨地说;当时我应当首先立志当一名通讯员。朋友的话讲了一个朴实的道理:要订立一个适当的目标,既不太难为自己,又能时时激励自己。

我常常这样想人生是有限的,应当在有生之年,多干事,干正事。只要条件基本具备就要力争多干一点事,哪怕这件事是微不足道的。我曾有幸听校长讲他的奋斗史,坎坷的经历、不屈的性格、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多次使我眼含热泪、感慨万端。但最震撼我心灵的却是他的这样几句话:人生其实并不长呀,人的精力也有限呀,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多干几件事,干几件自己该干的事。可别浪费时间那。(也许大家会说;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多了。是啊,确实听了不少这样的箴言,但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又有几次呢?)校长的话给了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人生不能荒废,不能虚度,我们也许不能干成什么大事,但我们却应当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对年轻人而言,活动是最锻炼人的。没有活动就无法展示自

10

己的才能,无法磨练自己的意志 ,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社会生活中,有益的活动很多,作文大赛、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社团组织、体育竞技 等等社会活动和各种各类的公益活动都是锻炼年轻人的好机会。很多人就是从各种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最终走向了成功的。敬爱的周总理在谈到他的组织才能时,坦言说:年轻时参加的各种活动使他受益匪浅。毛泽东同志也曾说:活动是锻炼人的最好机会。这些名言讲述了一个真理:人不能没有活动,没有活动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其实,无论年龄大小都应当尽量多的参加社会活动,这无形中拉长了生命的长度,是充实人生的极好方法。

我对读书和旅游情有独钟。我觉得读书和旅游是充实人生的好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充实人生精辟的论述。读书是充实的人生好办法,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特别重视读书,于是提出了许多关于读书的精辟论述。孔子说:吾生之有涯而知者无涯。孟子也说:吾生之乐学也。荀子更是重视读书,并为此专门学了《劝学》,以警世人,其中颇多名言。以后历代名人大家论述读书的文章更是浩若繁星,数不胜数。如: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风驰电掣,知识信息进步神速。过去说: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三天不学没法活。现在要说:一时不学都成问题。不信你看,一天没上街,

11

街上安装了IP电话,你楞是不会用。单位开支不给钱,发卡,要花钱涮卡,你楞是不知道怎么取钱。广播、电视、电脑上的信息更是五花八门,令你应接不暇。你想不读书行吗。

旅游是充实人生的又一好方法。有人说:一个人是一本书,认识一个人,就像读懂了一本书。那么,一个地方就好比是一本巨著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山川风貌、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习俗好尚等,那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常常吸引人们前去游览,一饱眼福。人们在游览中自然的懂得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掌故,品尝了风味特产,其乐也融融。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不临其境,难有其情。我们都无数次看到秦始皇兵马俑的电视画面或图片,我们也曾为之激动,为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而自豪。但当你来到西安潼关县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前,你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宏大、壮观、威严、气势,涌上你心头的就不仅仅是感动和自豪,是的,有激动、有自豪、有惊喜、有兴奋,而更多是震惊。那种心情语言很难表达。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故宫博物院的大气,颐和园的秀雅、圆明园的沧桑、华山的险峻、黄河的气势;北国的冰天雪地,南国的风光旖旎;兴安岭的林海松涛、塔里木的沙海秘密,青藏高原的冰山牦牛、万里海疆的浩瀚神奇……如此这些,我们不能亲临观赏、一饱眼福,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当然,旅游要受多种限制,如经济情况、个人经历、身体状况、时间等等,我这里讲的主要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克服困难参加有益的旅游活动。

12

人生应当充实,空虚的人生必然是单调、苍白的。而单调、苍白的人生是我们谁也不需要的。

人生感悟之三——有为人生

人生有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谈有为人生,无时不论人生有为。挂在我们嘴边的是:人贵有志,生当有为。

我们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是产生英雄的时代,时代需要英雄,时代造就英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应当有所造就,都应当奋发有为。大家都知道人类在20世纪创造了无数奇迹,人类正一步步由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21世纪是一个更加伟大的世纪,世纪之初,大家惊喜地发现,这个世纪将给人类带来更多机会,更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干出一番事业,来完成我们的有为人生。

毋庸讳言,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仍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由于目前劳动的档次的差异,一个搬运工的报酬与一个老板的报酬相去甚远。我们很难也不应该否定目前的分配方式,也无权改变这些。记得一位导师曾在他的课堂明言:社会的财富是固定的,我们就是要获得我们该取得的那一份额。也许有人说这是势利,也许有人说这是贪婪,但我们都不能否定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总是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换而言之,人类生存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我想:努力做到人生有为,即符合这个和会这个时代的需要,也符

13

合我们自己的需要,它是我们自身价值的体现。

人生有为是个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人所共知,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无论是怎样的竞争究其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当今社会优胜劣汰,适者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有为,无论我们在那里工作,都会做出我们卓越的贡献。在学校,学校因我们的存在而闻名;在企业,企业因我们的贡献而盈利;在军营,军营因我们的作为而增强战斗力。有为的人生是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是人才,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完全可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社会是由各行各业共同构成的,我们都将在这个社会中担任一份工作,这个工作有大有小。有国家总理,也有普通的市民,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有默默无闻的教师,有一掷千金的大款,也有生活拮据的工人。大家都想有为,那么普普通通的工作谁来做?很有道理!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我想在这里为“人生有为”作一补充界定。我认为人生有为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在个人的岗位上永不言败、永远进取。做到了这些,你的人生就是有为的人生。

朋友们,我想大声地呼喊,让我们都做到人生有为吧!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你就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力争考上

14

自己理想的大学;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你就认真钻研自己的业务,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努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你是一位工人,你就要立足本职工作,提高业务能力,为企业多创汇;如果你是一名军人,你就要强悍体魄,苦练本领,精通本职,报效祖国;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就要勤政爱民,忠于职守;业绩显著,为政廉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即使你是下岗工人、待业青年,但只要你苦练本领,强化自己;百折不挠,愈挫愈坚;你就一定会有一个适应自己的岗位,并且会为社会作出你的贡献。这样的人生何尝不是有为的人生呢?

人生要永不气馁,永不自满、永不屈服、永远停步,一生进取,奋发有为。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与其让短暂的人生碌碌无为,莫不如狠下心来干一番事业。我们必须懂得人生要想有为,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要顽强的拼搏,要艰苦的忍耐,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时甚至要付出健康乃至生命,当然这个问题也相当复杂,我们可以另文论述,这里恕不详谈。

总之,人生应当有为,有为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充实的人生。

我的感悟快乐人生、充实人生、有为人生并不矛盾,他们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我以为:快乐应当是人生的基调;充实应当是人生的过程;而有为则要成为人生的目标。基调是重要的,它是人生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过程是关键的,它决定了人生

15

的质量和档次;有为是难得的,它是人生的价值和目标。人生的目标不可能都得到实现(实现当然更好了),因而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人生的基调和过程。其实只要有了正确的基调和过程, 那么人生的目标也就容易得到实现,正可谓:耕耘必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锝豆。

我的感悟不敢说振聋发聩、鞭辟入理、穿云裂石、语惊四座,但却是我对人生的理解,它真实、坦诚、光明也不失豁达,是我对自己几十年人生的理解、体会、感触和心得,自己对这感悟一致敝帚自珍,爱如至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本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没有令人敬仰的权势,没有挥金如土的资本,没有博大精深的学识,因而立意未免肤浅、构思可能平庸、材料比较死板、语言也显贫乏,和大家谈起人生实在觉得口笨舌拙、力不从心。如那个朋友能强忍折磨、感受痛苦,读完此文,我必会深深敬佩你的忍耐力和超人的求学精神,在此有礼了。如那位朋友能从此文中得其一二启发,并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实践之,我岂不受宠若惊,慨然叹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