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第八单元

来源:抵帆知识网


单元 第八单元 感受艺术的魅力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教材 编的四篇课文《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情真意切,文分析 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在内容上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又紧紧扣住了“艺术”的主题,为课文的拓展和延伸提供了空间。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目标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 1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教学 操。 重点 3.学习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教学操。 难点 3.学习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1.本单元有一篇文言文,一定要充分诵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激发兴趣。 2.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因此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 3.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宜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和画找措施 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25.《伯牙绝弦》„„„„„„„„„„„„„„„„„„„„„„„1~2课时 26.《月光曲》„„„„„„„„„„„„„„„„„„„„„„„„2~3课时 课时 27*.《蒙娜丽莎之约》„„„„„„„„„„„„„„„ „„„1~2课时 安排 28*.《我的舞台》„„„„„„„„„„„„„„„„„„ „„„„1~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2~3课时 回顾·拓展八„„„„„„„„„„„„„„„„„„„„„„„„1~2课时

- 2 -

教案序号 课题 25伯牙绝弦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目标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重点 1.组织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 2.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知音情谊。 难点 教学 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今天,让我们走入发生在 两千多年前的“伯牙绝弦”的故事,相信,它会带给你历久弥新的启 迪。 二、初读课文,弄清大意。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1.指导学生认真听范读,正音正字。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词。 3.指导学生通过书下注释理解古文中的个别词语。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一说本句话的意思。 二次备课

- 3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2.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句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句表达出俞伯牙和钟子期怎样的关 系?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思考这句话的概 括性。 4.引导学生理解“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含义。 四、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伯牙会折断琴弦? 2.引导学生把本文用白话文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 4 -

教案序号 主备人 张艳 课题 备课时间

26月光曲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上课时间 新授 201 年 月 日 1.会写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教学 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教学 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学 1.自学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学生) 准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月光曲》。教师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听音乐感受其意境。 2.导入新课,设疑引导:这首曲子是首什么样的曲子?让我们去文中 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陌”“键”“霎”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为什么? 2.《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 5 -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课题 26月光曲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教学 情心。 目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学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学 教学课件。 准备

- 6 -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1.学生读后交流汇报: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 看出贝多芬是怎样一位 音乐家? 2.学生交流。 (1)贝多芬走进茅屋听到了什么? (2)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以后,可能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学生交流体会三幅画面。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第一幅画面:轻柔舒缓——体会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的海 三、整体感悟,升华主题。 1.学生交流总结:贝多芬的音乐是那么美,那么富于变化,他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用音乐表现出来了。贝多芬的音乐使我们想象出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美丽壮阔的景色,我们也像那兄妹俩一样,被动人的琴声陶醉了。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月光曲》就是在这样激动人心的情况下谱写出来 的。 2.讨论交流: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 7 -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课题 27蒙娜丽莎之约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教学 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教学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重点 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教学 界名画的魅力。 难点 1.准备达·芬奇的资料。(师生) 教学 2.预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学生) 准备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8 -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 探访 交涉 肖像画 赴约 恬静 矜持 璀璨 微抿双唇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永不磨灭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教师小结: 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娜丽莎》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自学自读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9 -

3研读第5段(预设):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作者就是从这几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研读第6段(预设): (1)学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教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学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教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学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教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看不到,这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 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10 -

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一读。) 3写一写。 教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欣赏这幅画,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1)想一想,写一写。 (2)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研读第5~7段: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课文5~7段的描写也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赶快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精妙,然后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1)你想读哪一句?谈感受。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朗读)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情和朗读中,老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作者的描绘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真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幅画的风采。 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与《蒙娜丽莎》的约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最后一段)

- 11 -

2学到这儿,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幅杰出画像的创作者达·芬奇。(出示图片资料投影)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 12 -

教案序号 课题 28我的舞台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读读记记“不解之缘、兴味盎然、绷着脸、溺爱娇宠、为所欲为、目不忍视、无言以对、卸妆、暑去寒来、暗无天日、窃窃私语”等词。 教学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目标 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 2.2.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的原因。 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教学 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难点 2.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1.搜集有关新凤霞、吴霜、评剧的资料。(师生) 教学 2.预习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准备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艺术的道路上,无数艺术家们都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在他们成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呢?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吴霜写的一篇回忆录《我的舞台》。读了她的成长故事,也许,我们会有所启发。 2板书课题:我的舞台 二、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不解之缘 兴味盎(ànɡ)然 绷(běnɡ)着脸 溺(nì)爱娇宠 为所欲为 目不忍视 无言以对 卸妆 暑去寒来 暗无天日 窃窃私语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 13 -

三、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概括课文大意。 本文通过描写“我”在不同的阶段对舞台的情有独钟和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四、扫读课文,找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 1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2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舞台” 写了“我”学戏的哪些经历? 1还没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 2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 3随母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 4六岁时,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刻苦练习。 5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里做客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六、小组合作,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文,说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1出示: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蹿”字生动地写出了小花猫的可爱,而对“我”的描写更是充满了童趣,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忍俊不禁。 2出示: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味盎然。 “兴味盎然”,课文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台上在演出,一个小女孩钻在幕布里看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满头大汗却兴味盎然,怪不得母亲的学生忘词的时候,会向“我”请教。透过厚厚的幕布,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那么形象,那么生动。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 14 -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3出示: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 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从一侧或一端托起沉重的物体,课文指师傅从“我”身体的一侧托起我。“抻”,拉、扯,课文指师傅像拉面条一样地拉“我”的身体。“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形容“我”练功的样子很可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成功除了家庭的熏陶,更离不开“我”常年不懈的努力。“黑脸大汉”指的是师傅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生面团”写出了“我”身体的柔弱。“为所欲为”的意思是想怎样干就怎样干,大多指干坏事,这里反映了师傅对“我”的严格要求。作者抓住这几个动作,写出了“我”学艺的艰辛。满脸的泪水和汗水,使奶奶心疼,但是奶奶并没有阻止师傅的“为所欲为”,而是“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这并不是奶奶对“我”的无情,而是饱含着奶奶对“我”的厚望。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精妙,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这个被宠坏的小公主的勇气和毅力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七、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课件出示资料: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她的话剧代表作有《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等。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平日里,母亲新凤霞很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台上做戏,台下做人。民间艺人出身的母亲,这句话是她一生很刻意而为的行为准则。而父亲吴祖光经常给人题写的一句名言则是: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所以,吴霜总说父母是她人生中与人相处的第一楷模。

- 15 -

八、课堂小结 只要热爱自己的舞台,并洒下辛勤的汗水,就能创造一方绚烂的天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在自己人生的小小舞台上,奏出一曲高昂的命运交响曲。 九、拓展练习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 16 -

教案序号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八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张艳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 2.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目标 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1.能向同学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或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培养学教学 生的艺术情操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2.写一写在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或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教学 把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难点 1.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 2.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准备 品。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单元导读后,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组长组员调查途径调查 内容艺术形式艺术品与艺术有 关的故事3说说有什么要求? (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 17 -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设计意图:展现各种艺术方式或艺术品,创设交际氛围。)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园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 、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口语交际 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 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设计意图:课前展示学生搜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18 -

三、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 2说一说选材范围,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 选材重点从学艺、艺术品鉴赏、艺术欣赏这几个方面选择,最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能更好地表达感受。 四、介绍照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1从学生的照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张,请一两名学生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2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说出想象的部分和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五、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板书 设计

- 19 -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课题 回顾.拓展八 2017年 12月5日 课型 新授 201 年 月 日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通过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能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并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体会。 教学 2.能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经验,培养总结、概括目标 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 结合具体语境,谈谈联想和想象写法的好处。 重点 教学 结合本学期所学能自主归纳交流学习语文的方法。 难点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20 -

一、交流平台。 1.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二、日积月累。 1.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有关于书法方面的,有的成语可以同时运用到多个领域。) 2.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3.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三、成语故事。 1.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 21 -

教学 反思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